共 19 条
黄土高原春玉米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12
作者:

赵如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鹏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小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薛少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蔡晓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黄陵县原种繁种农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刘月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省黄陵县原种繁种农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 陕西省黄陵县原种繁种农场
来源: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养分;
春玉米;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试验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连续3 a研究了保护性耕作(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处理下黄土高原春玉米田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春玉米生育期推进呈上升趋势,其中收获后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保护性耕作使得土壤碱解氮有向表面富集的趋势,保护性耕作下土壤速效磷略显增加趋势,其中在玉米收获后表现较明显,且较TS和CT处理差异显著;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处理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但有增加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J].
王新建
;
张仁陟
;
毕冬梅
;
汪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2)
:115-12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仁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毕冬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耕作方式对耕层土壤结构性能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J].
许淑青
;
张仁陟
;
董博
;
张鸣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2)
:203-208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仁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J].
雷金银
;
吴发启
;
王健
;
李荣标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1-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发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王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4]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
[J].
马林
;
孟凡德
;
石书兵
;
刘翠娥
;
郭飞
;
朱军
;
毛吉贤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00-10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书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刘翠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5]
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马月存
;
杨世琦
;
赵沛义
.
生态学报,
2007, (09)
:3778-378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月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沛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土化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6]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J].
易镇邪
;
周文新
;
屠乃美
;
涂先德
;
吴玉林
;
杨万林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7, (04)
:490-493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文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涂先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农业厅粮油局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吴玉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农业厅粮油局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杨万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慈利县农业局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7]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J].
马月存
;
秦红灵
;
高旺盛
;
陈源泉
;
李向东
;
隋鹏
;
黄凤球
.
生态学报,
2007, (06)
:2523-253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秦红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高旺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陈源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李向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隋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黄凤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8]
水旱轮作条件下长期自然免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张锡洲
;
李廷轩
;
余海英
;
周建新
;
吴德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145-147

张锡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李廷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德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9]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
[J].
张电学
;
韩志卿
;
刘微
;
高书国
;
常连生
;
侯东军
;
李国舫
.
土壤通报,
2006, (03)
:475-478

张电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韩志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刘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高书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常连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侯东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李国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系
[10]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J].
吴婕
;
朱钟麟
;
郑家国
;
姜心禄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2)
:192-195

吴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

朱钟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

郑家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

姜心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四川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