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地块北部横向构造及断条模式

被引:13
作者
李涛 [1 ]
王宗秀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陆内造山; 盆山耦合; 断条构造; 深浅构造转换; 塔里木盆地; 天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提要:塔里木盆地北部与西南天山毗邻区域发育的浅部构造系统是喀什坳陷—柯坪塔格逆冲推覆构造带—库车前陆坳陷冲断带,它们在山前以1~3排方式平行造山带展布,是一套由底板滑脱断坪和断坡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具有明显的横向分段性;该区深部构造系统却是一组以北西向为主展布的断条构造,并可以划分出4个一级断条构造。笔者从构造层变形、重力、航磁异常场及天然地震平面分布密度等几个角度,对区内深部横向构造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天然地震深度/频次统计结果,识别出圈层拆离解耦面的深度分布,进而探讨了深部横向构造运动的岩石圈地壳圈层归属,对区域北西向横向构造系统做了详细的论述。本文选择喀拉玉尔滚断裂带和库尔勒断裂带进行重点解剖,研究了横向构造与浅部构造的转换关系,最终提出了塔里木地块北部断条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模式,即塔里木地块深部向北西方向运动受到古西南天山的阻挡性约束而“被迫”俯冲,岩石圈地壳发生拆离解耦,原有的横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带(断裂带)被激活,使得俯冲系统以断条为单位进行俯冲;在俯冲过程中,岩石圈地壳的拆离及横向构造被激活的方向是从约束体(南天山)附近开始,向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腹地方向推进,因此,越是接近造山带区域,断条俯冲状态的差异越明显,横向分段性越突出;而正因为塔里木地块以断条形式向南天山的俯冲行为,使得山前坳陷冲断带(及天山)发生分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塔北隆起北部叠加断裂构造特征与成因背景分析 [J].
崔泽宏 ;
王志欣 ;
汤良杰 .
中国地质, 2005, (03) :378-385
[2]   塔里木盆地及邻区岩石圈拆离解耦与盆山格局关系的天然地震分析 [J].
李涛 ;
王宗秀 .
地学前缘, 2005, (03) :125-136
[3]   新疆博格达山分段及深浅构造转换关系 [J].
李涛 ;
王宗秀 ;
周高志 ;
柳永清 ;
李寅 .
地学前缘, 2004, (03) :103-114
[4]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100
[5]   天山分段性的地球物理学分析 [J].
赵俊猛 ;
李植纯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3, (S1) :125-131
[6]   GPS观测的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及其对现今大陆动力作用的制约 [J].
张培震 ;
王敏 ;
甘卫军 ;
邓起东 .
地学前缘, 2003, (S1) :81-92
[7]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前景展望 [J].
康玉柱 .
中国地质, 2003, (03) :315-319
[8]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盆地构造和油气运移探讨 [J].
徐常芳 .
地学前缘, 2003, (03) :115-127
[9]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J].
汪新 ;
贾承造 ;
杨树锋 .
地质科学, 2002, (03) :372-384
[10]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 [J].
王琪 ;
张培震 ;
马宗晋 .
地学前缘, 2002, (02) :41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