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近地面臭氧浓度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被引:139
作者
黄俊 [1 ]
廖碧婷 [2 ]
吴兑 [3 ]
王春林 [1 ]
蓝静 [1 ]
沈子琦 [1 ]
汤静 [1 ]
梁桂雄 [4 ]
机构
[1]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2] 广州市黄埔区气象局
[3] 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4]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广州; 臭氧浓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D O I
10.13671/j.hjkxxb.2017.0256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X515 [光化学烟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15年广州市近地面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及气象数据,分析了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城郊的O3浓度高于中心城区;广州地区近地面的O3浓度超标时间主要出现在4—9月,8月O3浓度最高,3月O3浓度最低;O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早上7:00—8:00出现最低值,15:00达到峰值;O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当气温高于30℃时,O3浓度随温度升高增加明显;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当相对湿度大于60%时,O3浓度显著降低;当气压小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负相关,当气压大于1010 hpa时,与气压呈正相关;当风力为2~3级吹西北偏西至西南偏西风区间时,O3浓度最高,说明广州偏西部可能存在O3污染源区;O3浓度在晴天最高,其次是少云和多云天气,最低是在雨天.总体而言,气温高、日照长、辐射强、气压低、湿度小及2~3级的风力是广州地区近地面产生高浓度O3的主要气象因素.当广州O3浓度出现超标时,气温变化范围为25.9~37.4℃,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29%83%,气压变化范围为989.4~1009.1 h Pa,风速变化范围为0.7~5.8 m·s-1,紫外辐射强度日最大1 h均值最小为32.6 W·m-2,10:00—14:00均值最小为27.3 W·m-2.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的臭氧来源分析 [J].
陈皓 ;
王雪松 ;
沈劲 ;
陆克定 ;
张远航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04) :620-630
[2]   华北平原夜间对流天气对地面O3混合比抬升效应 [J].
贾诗卉 ;
徐晓斌 ;
林伟立 ;
王瑛 ;
何心河 ;
张华龙 .
应用气象学报, 2015, 26 (03) :280-290
[3]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廖志恒 ;
孙家仁 ;
范绍佳 ;
吴兑 ;
任明忠 ;
周健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2) :329-336
[4]   珠三角秋季臭氧污染来源解析 [J].
沈劲 ;
陈皓 ;
钟流举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 37 (01) :25-30
[5]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臭氧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J].
易睿 ;
王亚林 ;
张殷俊 ;
史宇 ;
李名升 .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08) :2370-2377
[6]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气象条件对O3和PM10污染的影响 [J].
张浩月 ;
王雪松 ;
陆克定 ;
张远航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3) :565-576
[7]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J].
刘彤 ;
闫天池 .
自然灾害学报, 2011, 20 (02) :90-95
[8]   热带气旋对香港地区臭氧污染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杨柳 ;
王体健 ;
吴蔚 ;
赵恒 ;
江飞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1) :109-117
[9]   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对地面臭氧变化的影响 [J].
邓雪娇 ;
周秀骥 ;
吴兑 ;
铁学熙 ;
谭浩波 ;
李菲 ;
毕雪岩 ;
邓涛 ;
蒋德海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1) :93-102
[10]   珠江三角洲夏季臭氧区域污染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J].
陆克定 ;
张远航 ;
苏杭 ;
邵敏 ;
曾立民 ;
钟流举 ;
向运荣 ;
张志忠 ;
周崇光 ;
Andreas Wahner .
中国科学:化学, 2010, 40 (04) :40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