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夏季典型臭氧污染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102
作者
严茹莎 [1 ,2 ]
陈敏东 [1 ]
高庆先 [2 ]
刘婷 [2 ]
胡顺星 [3 ]
高文康 [4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候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安微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臭氧; 激光雷达; 气象因素;
D O I
10.13198/j.res.2013.01.47.yanrsh.010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研究北京地区O3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利用AML-3车载式大气环境污染激光雷达系统(下称AML-3)对北京地区2011年5月7日—6月9日的φ(O3)进行观测.通过AML-3自带的污染物地面观测系统和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分析近地面、高空φ(O3)时空分布特征,并将φ(O3)与温度、风速及风向3个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地面φ(O3)日变化明显,06:00左右为低谷,下午14:00左右达到峰值.高空φ(O3)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上层气流易使O3富集层向下输送造成污染,同时稳定边界层对大气扩散的不利影响也是形成O3污染的重要原因.φ(O3)的日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相关系数)为0.74;上下层湍流交换使风速与近地面φ(O3)呈正相关,而水平扩散使二者呈负相关;通过分析风向的分布规律发现,东北风易造成北京地区O3污染.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大气边界层动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赵鸣编著, 2006
[12]  
大气物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盛裴轩等编著, 2003
[13]  
The trend of surface ozone in Taipei, Taiwan, and its causes: Implications for ozone control strategies[J] . Charles C.-K. Chou,Shaw C. Liu,Chuan-Yao Lin,Chein-Jung Shiu,Ken-Hui Cha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6 (21)
[14]   Study on an ozone episode in hot season in Hong Kong and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over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J].
Lam, KS ;
Wang, TJ ;
Wu, CL ;
Li, YS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5, 39 (11) :1967-1977
[15]   Relationship of NOx and NMHC to photochemical O3 production in a coastal and metropolitan areas of Japan [J].
Saito, S ;
Nagao, I ;
Tanaka, H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 36 (08) :1277-1286
[16]  
Some results on the ozon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from LIDAR and surface measurements over the Kamienczyk Valley, Poland[J] . Atmospheric Research . 2001 (1)
[17]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臭氧 [J].
胡顺星 ;
胡欢陵 ;
周军 ;
吴永华 .
激光技术, 2001, (06) :406-409
[18]  
北京地面O3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 段欲晓,徐晓峰,张小玲.气象科技. 2001(04)
[19]   我国大气物理研究进展 [J].
吕达仁 .
物理, 1999, (11) :654-661
[20]   近地面臭氧污染过程和相关气象因子的分析 [J].
朱毓秀 ;
徐家骝 .
环境科学研究, 1994, (06)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