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干种子内预存α-淀粉酶活性与制种过程中施用外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段宪明
黄善军
马华升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
[2] 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
[3] 浙江省衢县种子公司 杭州
关键词
α—淀粉酶; 干种子; 外源激素; 胚乳; 代谢; 杂交水稻;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2.06.04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试验利用精确的改良β—极限糊精法测定杂交稻干种子内部的α—淀粉酶活性,发现始穗期不施用赤霉素所产生的种子内酶的活性很低,特别是在胚乳中α—淀粉酶的活性为○或接近○,制种始穗期喷GA显著提高杂交稻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活性,常规施用剂量下产生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比对照高3-10倍,而且大部分集中在胚乳中。4年制种试验中的汕优和威优组合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均呈现相同趋势。用多种不同的外源抑制剂在籽粒乳熟-黄熟期施用对汕优63干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有相反的影响,其中以1000 ppm的MH、2.4-D、CCC抑制作用最强,整粒种子内的酶活性为○。此外,杂交稻亲本三系种子中α—淀粉酶的产生对始穗期GA处理的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不育系(V20A)和保持系(V20B)对GA比较敏感,而恢复系(测64)对GA基本不敏感。比较二种不同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用改良β—极限糊精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明显优于传统的3,5-二硝基水杨酸法。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杂交稻内高α—淀粉酶活性对播种品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胚乳代谢超前性错误”的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16 +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杂交水稻制种多元化学调控的研究——“九二○”(GA3)施用量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综合影响 [J].
马华升 ;
黄槐卿 ;
段宪明 .
种子, 1988, (03) :8-11
[2]   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种子的贮藏特性和生理生化变化 Ⅰ、不同水分种子贮藏期间含水量和活力的变化 [J].
胡晋 ;
戴心维 ;
叶常丰 .
种子, 1988, (01) :1-8
[3]   杂交水稻干种子内存在α-淀粉酶 [J].
陆定志 ;
杨煜峰 ;
施天生 ;
陈龙飞 .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04) :418-421
[4]   杂交水稻和不育系种子的劣变与生理生化变化 [J].
黄上志 ;
傅家瑞 .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03) :229-235
[5]   改良β-极限糊精法测定α-淀粉酶活力 [J].
於新建 ;
夏叔芳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 (04)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