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叠溪海盆地40~30kaBP高分辨率快速气候变化记录

被引:11
作者
张岩
朱利东
杨文光
罗虹
姜琳
何大芳
刘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岷江; 叠溪海盆地; 堰塞湖; 粒度; 快速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对岷江上游地区叠溪古堰塞湖底部沉积物进行AMS14C定年,得到其沉积时间起始时间约为40.5kaBP。通过沉积物粒度特征的研究得知,粒度指标可以反映降水量变化进而反映气候干湿变化,此外,粒度均值曲线与格陵兰冰心(GISP2)及南京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曲线的显著相似性说明,粒度特征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有响应,可以反映气候的冷暖变化。由此,研究区古气候演变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40.5~33.4kaBP)气候冷干,阶段Ⅱ(33.4~31.7kaBP)气候暖湿,阶段Ⅲ(31.7~31.1kaBP)气候较暖湿。而粒度均值曲线与冰心及石笋氧同位素曲线的差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另一方面可能与当时太阳辐射变化情况以及季风作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J].
杨文光 ;
朱利东 ;
郑洪波 ;
向芳 ;
阚瑷珂 ;
罗丽萍 .
地质通报, 2008, (05) :605-610
[2]   岷江上游近两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件? [J].
王兰生 ;
王小群 ;
许向宁 ;
崔杰 .
地学前缘, 2007, (04) :189-196
[3]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的发现 [J].
王兰生 ;
杨立铮 ;
王小群 ;
段丽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11
[4]   藏南沉错湖泊沉积多指标揭示的2万年以来环境变化 [J].
朱立平 ;
王君波 ;
陈玲 ;
杨京蓉 ;
李炳元 ;
朱照宇 ;
Hiroyki Kitagawa ;
Gran Possnert .
地理学报, 2004, (04) :514-524
[5]   岷江叠溪古堰塞湖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古气候演化特征 [J].
段丽萍 ;
王兰生 ;
杨立铮 ;
董孝璧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2, (02) :93-98
[6]   洱海沉积物粒度记录与气候干湿变迁 [J].
陈敬安 ;
万国江 ;
徐经意 .
沉积学报, 2000, (03) :341-345
[7]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J].
钱洪 ;
周荣军 ;
马声浩 ;
黎小刚 .
中国地震, 1999, (04) :41-46
[8]   云南洱海沉积物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辨识 [J].
陈敬安 ;
万国江 .
矿物学报, 1999, (02) :175-182
[9]   高分辨率古环境指示器——湖泊纹泥研究综述 [J].
李万春,李世杰,濮培民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2) :71-75
[10]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