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40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唐正光
费维水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
[2]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地质研究所
[3] 昆明理工大学土木系 云南 昆明
[4] 四川 成都
[5] 云南 昆明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红土; 碳酸盐岩; 形成机制; 化学风化; 石漠化;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5.04.006
中图分类号
P642.132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碳酸盐岩上覆红土在中国南方分布广泛,已提出的用于解释其形成机制的有溶蚀-残积说、溶蚀-交代说和外来沉积说,溶蚀-残积说应该是红土形成的真正机制。形成红土消耗的原岩可能是质纯碳酸盐岩,但更可能是含有泥质碳酸盐岩,甚至碎屑岩或粘土岩。红土中粘土矿物来源应该有二,一是原岩所夹粘土矿物,二是原岩中硅酸盐矿物溶解形成的次生粘土矿物;铁氧化物应该来自原岩中黄铁矿的次生演化。完整的红土剖面应该由红土层、杂色粘土层和碳酸盐岩腐岩组成。碳酸盐岩腐岩形成于包气带,由原岩中的碳酸盐溶解后再次沉淀形成,主要由钙华和残余碳酸盐晶体组成。红土地区的石漠化趋势主要与红土向地下岩溶空间渗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粘土矿物与斜坡失稳 [J].
徐则民 ;
黄润秋 ;
唐正光 ;
王苏达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5) :729-740
[2]   斜坡水-岩化学作用问题 [J].
徐则民 ;
黄润秋 ;
杨立中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16) :2778-2787
[3]   黔北新蒲红色风化壳剖面的粒度分布特征——兼论岩溶区上覆土层的物质来源 [J].
冯志刚 ;
王世杰 ;
周德全 ;
孙承兴 ;
刘秀明 .
地质科学, 2004, (03) :440-451
[4]   边坡演化评价的质量传输模拟方法 [J].
徐则民 ;
杨立中 ;
黄润秋 ;
张倬元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07) :1114-1121
[5]   华南地区栖霞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施春华 ;
胡瑞忠 ;
颜佳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01) :33-37+41
[6]   论碳酸盐岩现代风化壳和古风化壳 [J].
李景阳 ;
朱立军 .
中国岩溶, 2004, (01) :57-63
[7]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J].
王宇 ;
张贵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6) :933-938
[8]   试论碳酸盐岩上覆红土的形成模式及演化趋势 [J].
符必昌 ;
黄英 .
地质科学, 2003, (01) :128-136+141
[9]   碳酸盐岩差异性风化成土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 [J].
孙承兴 ;
王世杰 ;
周德全 ;
李瑞玲 ;
李艳丽 .
矿物学报, 2002, (04) :308-314
[10]   贵州高原岩溶台地红色风化壳的物源辨析 [J].
王世杰 ;
孙承兴 ;
周德全 ;
李艳丽 .
第四纪研究, 2002, (06) :59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