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具”到“技术”——海德格尔此在的敞开与遮蔽思想流变解读

被引:6
作者
宋洁
王伯鲁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此在; 用具; 敞开; 技术; 遮蔽;
D O I
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9.5827
中图分类号
B516.54 [海德格尔(Heidegger,M.1889~1976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3 ;
摘要
在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方面,海德格尔是一位先驱式的人物。他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对"用具"的分析构建出"此在"的在世方式,展现出"用具"在构建"此在"与世界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此在"在"操心"中直面"用具"而敞开自身进入真理之领域,从而实现了人的自由;后期在《技术的追问》中,他对现代技术进行了批判,追问得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此种本质将世界解蔽为单一的向度,造成了"此在"的遮蔽,使人的生存陷入困境。在这两个阶段,他分别使用了"用具"和"技术"两个概念,并指出两者是不一样的。"用具"和"技术"虽然指涉的对象一致,但是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海德格尔展现出的是此在的敞开与遮蔽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2]   海德格尔前后期技术思想的内在关系 [J].
顾世春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3 (03) :90-93
[13]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之“缘在”的“真理”与“非真理”? [J].
朱松峰 .
哲学研究, 2012, (09) :85-90
[14]  
面向思的事情.[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陈小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1999,
[15]  
海德格尔.[M].(德)比梅尔(WalterBiemel)著;刘鑫;刘英译;.商务印书馆.1996,
[16]  
海德格尔选集.[M].(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上海三联书店.1996,
[17]  
当代哲学主流.[M].(德)施太格缪勒(WolfgangStegmuller)著;王炳文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