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降水影响因子的研究回顾

被引:9
作者
郭玲 [1 ]
何金海 [1 ]
祝从文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季风; 影响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中国夏季降水的时空规律比较复杂,降水的多寡与东亚季风的强弱变化密切相关,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夏季降水的特征、降水与季风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31]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J].
张琼 ;
刘平 ;
吴国雄 .
大气科学, 2003, (06) :992-1006
[32]   中纬度阻塞高压指数与华北夏季降水的联系 [J].
李春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4) :458-464
[33]   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降水的预测意义 [J].
龚道溢 .
气象, 2003, (06) :3-6
[34]   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 [J].
薛峰 ;
王会军 ;
何金海 .
科学通报, 2003, (03) :287-291
[35]   东亚副热带季风特征及其指数的建立 [J].
周兵 ;
何金海 ;
吴国雄 ;
韩桂荣 .
大气科学, 2003, (01) :123-135
[36]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姚永红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781-788
[37]   长江流域大范围旱涝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J].
张琼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5) :569-577
[38]   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垂直环流结构和年际变动特征及其机制研究(英文) [J].
何金海 ;
周兵 ;
温敏 ;
李峰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4) :497-510
[39]   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 [J].
王会军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3) :376-386
[40]   太平洋区域海温跃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J].
李峰 ;
何金海 .
气象科学, 2001, (01)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