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珊瑚礁区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附视频

被引:18
作者
张才学
孙省利
谢伟良
谢少英
詹冬玲
张瑜斌
张际标
陈春亮
机构
[1]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徐闻珊瑚礁; 浮游植物; 群落组成; 多样性指数; 季节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6年8月—2007年4月对广东省徐闻珊瑚礁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26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82种、夏季117种、秋季119种、冬季141种,其中硅藻门67属252种,甲藻门5属8种,蓝藻门1属2种。优势种共有37种:春季8种、夏季7种、秋季9种、冬季13种,几乎全为广温广盐性沿岸种类,群落结构具有亚热带和沿岸性特征,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ric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 f. rhombus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等,没有全年广布优势种;四季均出现的种类共有24种,全为硅藻,各季节间共有种类数在42—61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56—0.310,季节更替明显。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4.02和0.59,物种非常丰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5.35—12.87)×104cells/L之间,冬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属双峰型变化,但与一般亚热带春、秋季出现密度高峰不一致。叶绿素a含量与浮游植物密度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与各营养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从浮游植物吸收N、P的配比分析,N为春、夏、秋3季的营养限制因子,P为冬季的营养限制因子,但从N、P的绝对值看,N和P都是全年的营养限制因子,因此其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贫营养型。在南北方向上,4个季节活性磷酸盐在各断面的含量依次均为B>D>A>E>C,这可能与该海区的流场特征及海底沉积物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的浮游植物 [J].
尹健强 ;
黄晖 ;
黄良民 ;
林永水 ;
李开枝 ;
练健生 .
海洋通报, 2006, (02) :8-14
[2]   北海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周年变化特征附视频 [J].
赖廷和 ;
邱绍芳 .
海洋通报, 2005, (05) :27-32
[3]   保护珊瑚礁 [J].
张全跃 .
大自然, 2004, (04) :27-28
[4]   全球气候变化与珊瑚礁问题 [J].
王国忠 .
海洋地质动态, 2004, (01) :8-13+1
[5]   粤西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 [J].
蔡文贵 ;
李纯厚 ;
贾晓平 ;
高东阳 .
海洋环境科学, 2003, (04) :34-37
[6]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的特征 [J].
赵焕庭 ;
王丽荣 ;
宋朝景 ;
余克服 ;
袁家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2) :35-40
[7]   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磷酸盐限制 [J].
胡明辉 ;
杨逸萍 ;
徐春林 ;
J.P.哈里森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9, (04) :439-443
[8]  
中国海洋底栖硅藻类[M]. 海洋出版社 , 金德祥等 著, 1982
[9]  
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M]. 上海科学出版社 , 金德祥等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