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PC分析框架的我国农地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10
作者
钱忠好 [1 ,2 ]
徐美银 [3 ,2 ]
机构
[1] 扬州大学管理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3] 扬州职业大学
关键词
农地所有制改革; ESPC分析框架; 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1 [土地制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ESPC分析框架,即制度环境—制度结构—制度绩效—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农地所有制应该与农地制度环境相吻合,并且随着农地制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革,这样才能保证农地所有制取得良好的制度绩效。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已成为农村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改革现行农地集体所有制已不可避免。与农地私有化、农地国有化相比,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土地社会(国家)占有基础上的农民(农户)个人所有制即复合所有制,是历史选择的必然。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R. H. Coase.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
[2]   中国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 [J].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
宋洪远 ;
赵长保 ;
张海阳 .
红旗文稿, 2008, (16) :2-5
[3]   “永佃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J].
李文政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94-96
[4]   公平与效率的冲突:承包制的困境与出路——《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经济学解释 [J].
黄少安 ;
刘明宇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2) :52-58
[5]   市场畸形发育、社会冲突与现行的土地制度 [J].
文贯中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2) :45-51
[6]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残缺及变革方向 [J].
李维庆 .
中州学刊, 2007, (05) :42-44
[8]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回顾和展望 [J].
张晓山 .
学习与探索, 2006, (05) :172-179+237
[9]   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 [J].
蔡继明 ;
方草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4) :28-32
[10]   新型土地租佃制度刍议 [J].
张德元 .
经济前沿, 2003, (04)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