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供需研究——以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为例

被引:19
作者
石柳 [1 ]
唐玉华 [1 ,2 ]
张捷 [1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长隆项目; 林业碳汇; 成本收益; 供需;
D O I
10.16868/j.cnki.1674-6252.2017.01.104
中图分类号
F832.5 [金融市场];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发的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对于我国林业碳汇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本文对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发现林业碳汇交易价格被远远低估,从而使该项目不具备经济上的可复制性。为探究交易价格被低估的原因,本文考察了林业碳汇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现目前碳交易市场对林业碳汇CCER需求不足仅是表象,供需错配才是实质。首先,从需求侧来看,广东省碳排放配额设置过于宽松,缺乏林业碳汇CCER的接纳能力;其次,就供给侧而言,CCER的交易成本很高,且项目申报要求业主为企业法人,这严重限制了林业碳汇CCER的有效供给。鉴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同时从林业碳汇CCER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着手改革。就需求侧而言,收紧广东省碳排放配额总量,并将林业碳汇CCER交易由补充机制改为配额管理。就供给侧而言,可以结合广东省推进林业碳普惠制度,将项目申报主体和交易主体放宽到独立法人和个人,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培育大型林业企业开展碳汇造林项目;降低碳汇项目进入门槛,根据省情制定方法学,简化签批手续。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碳交易机制的普惠制创新 [J].
靳国良 .
全球化, 2014, (11) :45-59+134
[2]   碳交易市场设计支持森林生态补偿研究 [J].
曾以禹 ;
吴柏海 ;
周彩贤 ;
陈峻崎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06) :67-76
[3]   我国南方红壤区CDM造林再造林项目实证研究——以千烟洲生态试验站为例 [J].
唐晓川 ;
孙玉军 ;
王绍强 ;
杨风亭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477-1487
[4]   解读“碳汇林业” [J].
李怒云 .
中国发展, 2009, 9 (02) :15-16
[5]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J].
冯亮明 ;
肖友智 .
林业经济问题, 2008, (05) :405-409
[6]   森林管理对森林碳汇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J].
张志华 ;
彭道黎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09) :3654-3656
[7]   森林碳汇研究的计量方法及研究现状综述 [J].
赵林 ;
殷鸣放 ;
陈晓非 ;
王大奇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1) :59-63
[8]   中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发展区域选择与评价 [J].
李怒云 ;
徐泽鸿 ;
王春峰 ;
陈健 ;
章升东 ;
张爽 ;
侯瑞萍 .
林业科学, 2007, (07) :5-9
[9]   立足自身 紧扣发展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J].
柯昕野 .
绿色中国, 2006, (05) :36-37
[10]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力 [J].
张小全 ;
李怒云 ;
武曙红 .
林业科学, 2005, (05) :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