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退耕还林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5
作者
刘世梁 [1 ]
傅伯杰 [2 ]
刘国华 [2 ]
马克明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恢复; 岷江上游; 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退耕还林因地域的差异存在不同的问题。长江上游山区本质属于受干扰山地系统,生态恢复需从多尺度和多角度入手。作为一个契机,退耕还林对生态恢复的作用在持续性和生态性上存在着矛盾和统一,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针对岷江上游区域,在分析了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对比,讨论了人工林种植后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抚育较好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指数增加,人工林需要加强人为的干预,并根据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调查,指出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天保、退耕工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J].
张咏梅 ;
包维楷 ;
庞学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3) :296-300
[2]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蓄水能力的初步研究 [J].
石培礼 ;
吴波 ;
程根伟 ;
罗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3) :351-360
[3]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土壤质量性状演变 [J].
庞学勇 ;
刘庆 ;
刘世全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张宗锦 .
生态学报, 2004, (02) :261-267
[4]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马克明 ;
刘国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26-30
[5]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庞学勇 ;
刘世全 ;
刘庆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张宗锦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42-45+50
[6]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J].
林波 ;
刘庆 ;
吴彦 ;
庞学勇 ;
何海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4) :346-351
[7]   关于开发中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 [J].
姜恕 .
草地学报, 2003, (01) :10-14
[8]   人为干扰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庞学勇 ;
刘庆 ;
刘世全 ;
吴彦 ;
林波 ;
何海 ;
不详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2, (06) :583-587
[9]   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陈利顶 ;
吕一河 ;
马克明 .
地理研究, 2002, (06) :682-688
[10]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的意义及对策 [J].
蒲勇平 .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05)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