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潜在水源涵养功能评价
被引:29
作者:
刘宇
[1
]
郭建斌
[1
]
邓秀秀
[2
]
刘泽彬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秦岭;
混交林;
森林土壤;
水源涵养;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50372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了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土壤的潜在水源涵养功能,以荒草地和农用地2种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对照,于2011年5月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样地上挖掘土壤剖面,并对其土壤物理性质和蓄水、入渗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首次对该地区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潜在水源涵养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密度由大到小为荒草地(1.25 g/cm3)>农用地(1.22 g/cm3)>松栎混交林地(0.82 g/cm3),土壤总孔隙度由大到小为松栎混交林地(87.40%)>荒草地(45.87%)>农用地(38.95%);松栎混交林地土壤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最好,农用地最差。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松栎混交林地土壤的潜在水源涵养功能最佳(0.00),农用地土壤的潜在水源涵养功能最差(1.10),建议在该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以提高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本研究为认识和综合评价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积累了基础资料,从而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障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