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IgA肾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中医虚、瘀、风湿的相关性——附182例临床病理与中医证候学分析
被引:21
作者:
陈洪宇
朱彩凤
张敏鸥
陈长江
王永钧
机构:
[1]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2] 浙江省安吉县中医院
[3]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杭州
[4] 杭州
[5] 安吉
来源: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球硬化;
证候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1 [];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探讨IgA肾病继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N-sFSGS)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与中医虚、瘀、风湿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IgAN-sFSGS患者进行临床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临床分型、肾病理各项参数和中医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风湿内扰证候的半定量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研究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其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结果:IgA-sFSGS的中医证候,主要呈气阴两虚伴脉络瘀阻的二联证候(36例,占19.78%),以及在二联证基础上伴风湿内扰证的三联证候(146例,占80.22%)。三联证与二联证在临床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型的构成比为24.66%与16.67%、在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型的构成比则为24.66%与2.78%,有统计学差异(P<0.05,χ2=20.530)。三联证患者的血肌酐、尿酸、尿蛋白定量均较二联证增高,而血白蛋白及肌酐清除率则较二联证降低(P<0.05);肾病理损害程度则较二联证严重(P<0.05~0.001)。结论:(1)二联证是IgAN-sFSGS的基本证候;(2)由二联证向三联证演变显示本病病情由轻转重;反之则预示病情趋向稳定;(3)在IgAN-sFSGS的病情经过中,由二联转入三联时,若加用有效的祛风胜湿中药可望减轻或逆转病情。
引用
收藏
页码:514 / 519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