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

被引:27
作者
马强 [1 ]
屈红军 [1 ]
严耀祖 [2 ]
胡春花 [1 ]
白国娟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中部; 延长组; 长6油层;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3.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43 / 4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陈孟晋 ;
郭彦如 .
石油学报, 2007, (04) :57-61
[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 [J].
党犇 ;
赵虹 ;
李文厚 ;
陈永胜 ;
郑小杰 ;
燕州泉 ;
贾玉琴 .
中国地质, 2007, (03) :414-421
[3]   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J].
赵靖舟 ;
武富礼 ;
闫世可 ;
顾根深 ;
郭德运 ;
杨县超 .
石油学报, 2006, (05) :24-27+34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大中型油田形成条件与勘探策略 [J].
王建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2) :145-149
[5]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李斌 ;
孟自芳 ;
李相博 ;
卢红选 ;
郑民 .
沉积学报, 2005, (04) :574-583
[6]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J].
王琪 ;
禚喜准 ;
陈国俊 ;
史基安 ;
王多云 .
沉积学报, 2005, (03) :397-405
[7]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J].
王峰 ;
王多云 ;
高明书 ;
姚永朝 ;
王志坤 ;
李树同 ;
秦红 .
沉积学报, 2005, (02) :218-224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J].
杨友运 .
地质通报, 2005, (04) :369-372
[9]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J].
党犇 ;
赵虹 ;
李文厚 ;
杨晓奇 ;
党永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597-600
[10]   安塞地区延长组沉积微相研究 [J].
赵虹 ;
党犇 ;
李文厚 ;
杨晓奇 ;
党永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49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