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被引:34
作者
王震亮 [1 ,2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关键词
致密岩油; 孔隙结构; 赋存状态; 运移和成藏; 资源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致密岩油是我国石油勘探比较现实的接替领域。致密岩油研究的难点在于:致密化过程与不同级别孔隙对石油迁移的影响,石油可否发生明显运移;是否全部为连续性油气聚集。近年来,人们总结出国内致密岩油的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探索了致密岩油的形成分布、富集成藏特征,逐步建立了纳米级孔喉的观测技术。国外研究认为,致密岩层内的流体流动受控于优势孔隙—喉道的分布,中孔网络与有机质内的大孔相连,提高了致密岩层的渗透性;致密油在富集过程中也会发生明显的侧向运移;连续性油气聚集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威利斯顿盆地和大绿河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今后应关注:岩石致密化过程和微米—纳米级孔喉的形成分布、致密岩油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成藏机理、我国致密岩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587 / 595+650 +6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中低丰度油气资源大型化成藏与分布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王红军 ;
卞从胜 ;
汪泽成 ;
王兆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 40 (01) :1-13
[2]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 [J].
杨华 ;
李士祥 ;
刘显阳 .
石油学报, 2013, 34 (01) :1-11
[3]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低渗透-致密砂岩大油田成藏模式 [J].
赵靖舟 ;
白玉彬 ;
曹青 ;
耳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6) :811-827
[4]   致密油与页岩油的概念与应用 [J].
周庆凡 ;
杨国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4) :541-544+570
[5]   中国致密油评价标准、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及资源前景 [J].
贾承造 ;
邹才能 ;
李建忠 ;
李登华 ;
郑民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343-350
[6]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 [J].
邹才能 ;
朱如凯 ;
吴松涛 ;
杨智 ;
陶士振 ;
袁选俊 ;
侯连华 ;
杨华 ;
徐春春 ;
李登华 ;
白斌 ;
王岚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173-187
[7]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J].
邹才能 ;
杨智 ;
陶士振 ;
李伟 ;
吴松涛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高晓辉 ;
贾进华 ;
郭秋麟 ;
白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3-26
[8]   叠合盆地油气藏形成、演化与预测评价 [J].
庞雄奇 ;
周新源 ;
姜振学 ;
王招明 ;
李素梅 ;
田军 ;
向才富 ;
杨海军 ;
陈冬霞 ;
杨文静 ;
庞宏 .
地质学报, 2012, 86 (01) :1-103
[9]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1段低渗油藏成藏过程 [J].
罗晓容 ;
张刘平 ;
杨华 ;
付金华 ;
喻建 ;
杨飏 ;
武明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6) :770-778+837
[10]   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 [J].
范昌育 ;
王震亮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 (05) :4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