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段低渗油藏成藏过程

被引:99
作者
罗晓容 [1 ]
张刘平 [1 ]
杨华 [2 ]
付金华 [2 ]
喻建 [2 ]
杨飏 [2 ]
武明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成岩过程; 输导体系; 成藏模式; 低渗油藏; 西峰油田;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81段低渗储层油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长81段低渗储层成岩过程、沥青赋存状态的细致观察,分析了古流体的活动特征,总结出西峰油田长81段储层经历了多期成岩过程,其间至少发生了3期油充注。在前人及作者先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峰油田低渗储层的特征,结合对各种可能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动力学条件分析,提出研究区较为可信的成藏模式:在侏罗纪晚期,储层孔渗性良好,长73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进入长81段输导体系,在浮力作用下发生侧向运移,并第一次成藏;以后随盆地发生翘倾构造活动,已聚集的油发生散失,而持续的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使得储层变为低渗;早白垩世以来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油气利用先前与油长期接触而具亲油性的残留路径网络,沿优势输导通道侧向运移、聚集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770 / 778+837 +83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成藏物理模拟 [J].
李元昊 ;
刘建平 ;
梁艳 ;
独育国 ;
黄锦绣 ;
曾溅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6) :706-712
[2]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特征恢复及地质意义 [J].
傅强 ;
孙喜天 ;
刘永斗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 (11) :1537-1540
[3]   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J].
张志强 ;
郑军卫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8) :854-864
[4]   鄂尔多斯盆地曙光地区延长组低丰度油藏成藏机理 [J].
周文 ;
苏复义 ;
戴建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30-336+349
[5]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161
[6]   西峰油田庄58井区长81储层出水原因 [J].
冷先刚 ;
孙卫 ;
解伟 ;
黄启江 .
断块油气田, 2009, 16 (02) :89-91
[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有机相 [J].
姚素平 ;
张科 ;
胡文瑄 ;
房洪峰 ;
焦堃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1) :74-84+89
[8]  
The distribution rule and seepage effect of the fractures in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east Gansu Province,Ordos Basin[J]. ZENG LianBo1,GAO ChunYu2,QI JiaFu1,WANG YongKang2,LI Liang2 & QU XueFe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2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PetroChina,Xi’an 163517,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8(S2)
[9]   低孔低渗油藏具高含油饱和度现象的地质成因分析——以胜利油区东营凹陷油藏为例 [J].
朱家俊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3) :64-67+444
[10]   利用成岩序列建立油气输导格架 [J].
陈瑞银 ;
罗晓容 ;
吴亚生 .
石油学报, 2007, (06) :43-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