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动机参考模型逆线性二次型最优电流控制调速系统

被引:11
作者
徐建英
刘贺平
机构
[1] 北京科技大学
[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
关键词
参考模型逆线性二次型; 设计方法; 永磁同步电动机; 渐近解耦; 电流控制; 鲁棒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7.15.004
中图分类号
TM341 [同步电机];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提出永磁同步电动机参考模型逆线性二次型(MR-ILQ)最优电流控制调速系统的结构、数学模型,设计最优电流控制调速系统的控制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绘制了MR-ILQ最优电流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给出保证系统电流控制最优性的增益调整参数的条件和保证系统实现电流准确跟踪的误差调整补偿器的取值规律。以内埋式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流控制和速度控制;MR-ILQ最优电流控制调速系统的鲁棒性远远优于比例积分PI电流控制调速系统;给出的MR-ILQ最优电流控制增益调整参数和误差调整补偿器的理论确定方法与仿真试验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PMSM调速系统中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方法的研究 [J].
李长红 ;
陈明俊 ;
吴小役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1) :172-177
[2]   基于转子凸极跟踪的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研究 [J].
刘毅 ;
贺益康 ;
秦峰 ;
贾洪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7) :121-126
[3]   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J].
史涔溦 ;
邱建琪 ;
金孟加 ;
Friedrich W.Fuchs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6) :141-146
[4]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非线性PI速度控制 [J].
王江 ;
王静 ;
费向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7) :125-130
[5]   基于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微分代数非线性控制 [J].
王江 ;
李韬 ;
曾启明 ;
张宙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02) :90-95
[6]   反推式控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速度跟踪控制中的应用 [J].
王家军 ;
赵光宙 ;
齐冬莲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8) :98-101
[7]   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 [J].
王宏 ;
于泳 ;
徐殿国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 (07) :155-159
[8]  
Mechanical-sensorless robust control of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using phase information of harmonic reactive power. Noguchi, T,Takehana, K,Kondo, 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