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

被引:19
作者
高庆荣
王大为
田纪春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3] 山东泰安
关键词
超级麦育种; 杂种小麦; 杂种优势;
D O I
10.14083/j.issn.1001-4942.2005.03.004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超级麦育种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杂种优势利用的角度,探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化学杂交剂(CHA)、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等主要途径的特点及利用研究现状,并就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实现超级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 [J].
田纪春 .
山东农业科学, 2004, (05) :18-21
[2]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 [J].
李海林 ;
徐庆国 .
作物研究, 2003, (04) :208-212
[3]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云杂3号” [J].
杨木军 ;
顾坚 ;
周金生 .
麦类作物学报, 2003, (03) :152-152
[4]   杂种小麦的研究现状与光温敏二系法 [J].
赵昌平 ;
王新 ;
张风廷 ;
叶志杰 ;
戴惠君 .
北京农业科学, 1999, (02) :4-6
[5]   化杀杂种小麦研究 [J].
刘宏伟 ;
张改生 ;
王军卫 ;
王小利 .
陕西农业科学, 1998, (06) :3-5
[6]   杂交小麦研究进展和利用前景 [J].
鲍思敬 .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2) :3-5
[7]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 [J].
张爱民 ;
黄铁城 .
作物杂志, 1997, (05) :16-20
[8]   小麦光温敏“两系”材料研究和利用现状 [J].
杨存义 ;
何蓓如 ;
孟荣华 ;
刘曙东 .
麦类作物学报, 1997, (01) :25-27
[9]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J].
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 .
江苏农业科学, 1996, (03) :15-17
[10]   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刘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