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的立场是客观解释——基于会话含义理论的分析

被引:12
作者
王政勋
机构
[1]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客观解释; 会话含义理论; 基本语义; 语用推理;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2.03.016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司法者理解和解释法律的活动是其和法律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可以作为研究法律解释问题的分析工具。根据会话含义理论,立法者预料到并期待解释者会根据文本的语义结构、读者的心理图式、生活中的常规关系等解读出刑法文本的语用意义,司法者必然会根据语境因素对刑法文本的意义进行语用推理,解读出字面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形式意义之外的实质意义、语义意义之外的语用意义,并且在不同语境下解读出不同意义。刑法文本为语用推理划定了大致范围,语用推理实现了文本静态意义向动态意义的转化,因此刑法解释立场是并应该是客观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范畴理论与刑法解释立场 [J].
王政勋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27 (06) :26-37
[2]   从图式理论看刑法解释立场 一个实证的考察 [J].
王政勋 .
中外法学, 2009, 21 (03) :358-374
[3]   刑法教义学方法论 [J].
陈兴良 .
法学研究, 2005, (02) :38-56
[5]   标记性和反义词 [J].
张建理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 (03) :29-34
[6]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J].
何自然 ;
冉永平 .
现代外语, 1998, (03) :95-109+94
[7]   含意界说的元语义特征探讨 [J].
吕公礼 .
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7, (02) :2-6
[8]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和含意否定 [J].
徐盛桓 .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04) :30-35+80
[9]   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 [J].
徐盛桓 .
现代外语, 1993, (02) :7-15+72
[10]   关于标记理论 [J].
王立非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 (04) :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