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邵盛男 [1 ,2 ]
缪宇平 [2 ]
周宏农 [3 ]
陈海峰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3] 台湾大学渔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链状亚历山大藻; 环境因子; 麻痹性贝类毒素; 正交实验;
D O I
10.13233/j.cnki.mar.fish.2011.01.001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四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及其产毒藻对海洋鱼类危害的研究 [J].
黄根华 ;
彭艳超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8) :17-18
[2]   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 [J].
缪宇平 ;
袁骐 ;
周宏农 ;
陈海峰 ;
邵盛男 .
海洋渔业, 2009, 31 (03) :279-287
[3]  
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范丽;程金平;郭广勇;王文华;.上海环境科学.2009, 01
[4]  
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范丽;程金平;郭广勇;王文华;.上海环境科学.2009, 01
[5]   渤海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的麻痹性贝毒毒素分析 [J].
贺华 ;
王学魁 ;
孙之南 ;
逄勃越 ;
曹春晖 ;
王广策 ;
于仁诚 .
海洋通报 , 2007, (05) :67-73
[6]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对模拟食物链物质传递的影响 [J].
陈洋 ;
颜天 ;
周名江 .
生态学报, 2007, (10) :3964-3972
[7]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趋势与特点 [J].
夏平 ;
陆斗定 ;
朱德弟 ;
杜伟 .
海洋学研究, 2007, (02) :47-56
[8]   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研究 [J].
江天久 ;
徐轶肖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4) :472-476
[9]   大亚湾澳头海域硅藻、甲藻的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朝晖 ;
陈菊芳 ;
徐宁 ;
齐雨藻 .
海洋与湖沼, 2005, (02) :186-192
[10]   长江口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 [J].
石晓勇 ;
王修林 ;
韩秀荣 ;
祝陈坚 ;
孙霞 ;
张传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086-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