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机会不均等程度与作用机制——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40
作者
宋扬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机会不均等; 劳动力市场歧视; 教育代际固化; 家庭背景;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美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段规范高收入部门的用人机制以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等。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5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收入差距代际固化的破解:透视几种手段 [J].
郭豫媚 ;
陈彦斌 .
改革, 2015, (09) :41-52
[2]   机会不平等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收入不平等?——基于代际转移的视角 [J].
陈东 ;
黄旭锋 .
经济评论, 2015, (01) :3-16
[3]   教育代际流动的民族差异 [J].
马骍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3) :122-127
[4]   基于机会均等思想的收入分配研究述评 [J].
林坚 ;
杨奇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1) :117-123
[5]   从机会均等到结果平等:中国收入分配现状与出路 [J].
陈斌开 ;
曹文举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06) :44-59
[6]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J].
陈斌开 ;
林毅夫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4) :81-102+206
[7]   亚洲国家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与对策 [J].
庄巨忠 ;
拉维坎布尔 .
南开经济研究, 2013, (01) :3-39
[8]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The Contribution of Popularizing Primary Education [J].
Yang Song .
China&WorldEconomy, 2012, 20 (01) :105-122
[9]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的思考 [J].
唐连才 .
教学与管理, 2011, (31) :7-9
[10]   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 [J].
陈钊 ;
陆铭 ;
佐藤宏 .
经济研究, 2009, 44 (10) :1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