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型籼稻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的实践与理论

被引:16
作者
雷捷成
游年顺
郑秀萍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
关键词
雄性不育保持系; 回交; 保持系; 不育系; 恢复基因; 全不育; 野败型; 株系;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1986.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育成野败型的新的雄性不育系,几年来我们先后设计并实施了选育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四个模式。即:保持系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微效恢复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强恢复系品种之间杂交、保持系与杂交水稻(即F1)之间杂交。结果每个模式都取得了一批新的有价值的保持材料,正在加代并与不育系回交。同时通过统计、计算镜检花粉育性的资料,再次证明两对基因控制恢、保,并初步验证微效恢复基因与强恢复基因质的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IR24恢复基因遗传的系谱分析 [J].
黎垣庆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1) :24-31
[2]   野败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选育的遗传分析 [J].
雷捷成 ;
游年顺 ;
郑秀萍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5) :30-34
[3]   野败型水稻雄性不育隐性恢复基因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 [J].
雷捷成 .
福建农业科技, 1983, (05) :16-19
[4]   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 [J].
周天理 ;
沈锦骅 ;
叶复初 .
作物学报, 1983, (04) :241-247
[5]   杂交水稻的一些遗传与育种问题 [J].
高明尉 .
浙江农业科学, 1980, (05) :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