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王仁杰
薛白
阎天海
王之盛
刘江波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关键词
异位酸; 精粗比; 瘤胃发酵; 体外培养; 南江黄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6 [饲料];
学科分类号
090502 ;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 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181 / 1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玉米、稻草、银合欢组合对山羊瘤胃产气、含羞草素降解的影响 [J].
刘利平 ;
王之盛 ;
蔡义民 ;
薛白 ;
王立志 .
中国畜牧杂志, 2010, 46 (21) :56-59
[2]   混合异位酸适宜配比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J].
邵广 ;
苗树君 ;
沈冰蕾 .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 (05) :21-25
[3]   奶牛不同品质的粗饲料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异戊酸对其培养液VFA和BCP产量的影响研究 [J].
照日格图 ;
敖长金 ;
卢德勋 ;
斯日古楞 ;
敖敦格日乐 ;
张建春 .
饲料广角, 2008, (17) :32-37
[4]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 [J].
侯志高 ;
王振勇 ;
柴同杰 ;
贾玉东 ;
巩庆亮 ;
马健 ;
王允田 .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04) :455-459
[5]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异丁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J].
龙际飞 ;
赵胜军 ;
刘叶枝 ;
王春维 .
中国奶牛, 2008, (01) :20-22
[6]   异丁酸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尿嘌呤衍生物的影响 [J].
刘强 ;
黄应祥 ;
王聪 ;
王浩 ;
董群 .
动物营养学报, 2006, (03) :160-165
[7]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J].
王吉峰 ;
王加启 ;
李树聪 ;
汪水平 ;
姚美蓉 ;
刘仕军 .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06) :569-573
[8]   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 [J].
高秀华,杨福合,赵景辉,王晓伟,李光玉,高志光 .
动物营养学报, 1999, (03) :61-61
[9]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瘤胃内pH值、NH3-N和VFA浓度的影响 [J].
高秀华 ;
王峰 ;
赵景辉 ;
杨福合 .
动物营养学报, 1996, (04) :27-33
[10]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J].
王加启,冯仰廉 .
畜牧兽医学报, 1995, (04) :3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