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分异

被引:41
作者
梁威
刘满凤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中国;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04.015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Market-pull and technology-push in manufacturing start-ups in emerging industries.[J].Sarah Lubik;Sirirat Lim;Ken Platts;Tim Minshall.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3, 1
[12]   Movements, bandwagons, and clones: Industry evolution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
Low, MB ;
Abrahamson, E .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7, 12 (06) :435-457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演化与竞争力研究.[M].赵洪斌; 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14]  
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量增质升.[N].杞人;.科技日报.2011,
[15]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Z].金碚 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16]   关于我国实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思想 [J].
童欣 ;
邬爱其 .
企业经济, 2002, (12) :40-41
[18]   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差异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 [J].
余泳泽 ;
刘大勇 .
财贸研究, 2013, 24 (01) :22-31
[19]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 [J].
徐玉莲 ;
王玉冬 ;
林艳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12) :116-122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估指标的实证遴选及其应用 [J].
贺正楚 ;
吴艳 ;
周震虹 .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05)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