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沙洲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69
作者
侯立军 [1 ]
陆健健 [1 ]
刘敏 [2 ]
许世远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磷; 赋存形态;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长江口;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03.022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利用磷的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沙洲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437.6~1103.7μg·g-1,其中79.5%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碎屑态磷灰石磷为主;有机磷约占总磷的20.5%.磷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主要包括弱吸附态磷、铁结合态磷和有机磷等3种赋存形态,而长江口沙洲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性磷含量较少,约为60.5~510.9μg·g-1,平均仅占沉积物总磷的28.86%.
引用
收藏
页码:488 / 4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沉积物和土壤中磷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新方法 [J].
黄清辉 ;
王东红 ;
马梅 ;
王春霞 ;
王子健 .
环境科学, 2005, (02) :206-208
[2]   长江口、杭州湾水域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分布特征 [J].
李敏 ;
韦鹤平 ;
王光谦 ;
倪晋仁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2) :125-131
[3]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J].
高效江 ;
陈振楼 ;
许世远 ;
刘绿叶 .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06) :711-715
[4]   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区基本特征初探 [J].
周名江 ;
颜天 ;
邹景忠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31-1038
[5]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J].
刘敏 ;
侯立军 ;
许世远 ;
欧冬妮 ;
张斌亮 ;
刘巧梅 ;
杨毅 .
地理学报, 2002, (04) :397-406
[6]   长江口滨岸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和分布特征 [J].
刘敏 ;
许世远 ;
侯立军 ;
欧冬妮 .
海洋通报, 2001, (05) :10-17
[7]   长江和长江口高含量无机氮的主要控制因素附视频 [J].
沈志良 ;
刘群 ;
张淑美 ;
苗辉 ;
张平 .
海洋与湖沼, 2001, (05) :465-473
[8]   长江口区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Ⅰ.秋季的营养限制情况 [J].
蒲新明 ;
吴玉霖 ;
张永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4) :60-66
[9]   长江口海域赤潮生态动力学模型及赤潮控制因子研究附视频 [J].
乔方利 ;
袁业立 ;
朱明远 ;
赵伟 ;
季如宝 ;
潘增弟 ;
陈尚 ;
万振文 .
海洋与湖沼, 2000, (01) :93-100
[10]   滨海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磷研究──以美国墨西哥湾为例 [J].
翁焕新 ;
刘云峰 .
环境科学学报, 1997, (02)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