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被引:27
作者
田福平 [1 ,2 ,3 ]
师尚礼 [2 ]
洪绂曾 [2 ]
时永杰 [1 ]
余成群 [3 ,4 ]
张小甫 [1 ]
胡宇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兰州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3] 西藏高原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草田轮作; 历史; 现状; 重要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S344.1 [轮作制];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090101 ;
摘要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养分循环,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及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8 条
[51]   草田轮作、种草养畜效应研究 [J].
刘建平 ;
李彩之 ;
梁新民 .
云南畜牧兽医, 2004, (03) :16-18
[53]   东北平原引草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 [J].
祝廷成 ;
李志坚 ;
张为政 ;
梁存柱 ;
杨海军 ;
周守标 .
草业学报, 2003, (03) :34-43
[54]   草田轮作对粮食作物的增产效应 [J].
鲁鸿佩 ;
孙爱华 .
草业科学, 2003, (04) :10-13
[55]   浅析湖南“稻—草”轮作制的发展前景 [J].
甘德欣 ;
黄璜 .
耕作与栽培, 2002, (04) :15-17
[56]   甘肃省极干荒漠区草地农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J].
师尚礼 ;
吴劲锋 ;
柳小妮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351-355
[58]   中国古代土壤耕作制度的再探讨 [J].
郭文韬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2) :17-29
[59]   冬小麦与一年生豆科牧草复种试验附视频 [J].
惠文森 .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52-54
[60]  
改变传统粮食观,试行食物当量[J]. 任继周,侯扶江.草业学报. 199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