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被引:13
作者
王利宾 [1 ,2 ]
机构
[1] 河南警察学院
[2] 郑州大学
关键词
弱人工智能; 主体性; 归责条件; 犯罪类型; 罪名体系; 责任承担; 制度完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弱人工智能对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承担问题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在坚守传统犯罪主体理论的同时对刑法制度进行检视、反思和改革。在确定人工智能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时,应客观评估,将风险严格控制为社会风险而非技术风险;应坚持社会现实危害原则,切实避免将危害行为的后果抽象化。对故意型犯罪,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现有的框架内定罪处罚;对过失型犯罪,要以社会相当性理论为基础确立刑法评价的基本立场,用历史发展的视角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增设过失类事故犯罪,增加业务渎职的犯罪类型,加大对非正犯行为的刑事追责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2]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应对 [J].
叶良芳 ;
马路瑶 .
浙江学刊, 2018, (06) :65-72
[3]   人工智能的法律挑战:应该从哪里开始? [J].
陈景辉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36-148
[4]   人工智能刑事法治的基本问题 [J].
皮勇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49-166
[5]   互联网+人工智能全新时代的刑事风险与犯罪类型化分析 [J].
高铭暄 ;
王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9) :1-16
[6]   人工智能时代我国刑罚体系重构的法理基础 [J].
刘宪权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4) :47-55
[7]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 [J].
刘宪权 .
旗帜, 2018, (05) :88-89
[8]   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J].
倪楠 .
人文杂志, 2018, (04) :122-128
[9]   论刑法如何对自动驾驶进行规制——以交通肇事罪为视角 [J].
卢有学 ;
窦泽正 .
学术交流, 2018, (04) :73-80
[10]   人是机器的尺度——论人工智能与人类主体性 [J].
张劲松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 33 (01)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