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80
作者
吴培
陈天晔
袁嘉琦
黄恒
邢志鹏
胡雅杰
朱明
李德剑
刘国林
张洪程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 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水稻; 机械直播; 施氮量; 直播密度; 产量; 光合物质生产;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19.8112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旨在阐明施氮量和直播密度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N1(0kg/hm2)、N2(150kg/hm2)、N3(225kg/hm2)、N4(300kg/hm2),5个直播密度处理,即D1(90×10~4/hm2)、D2(180×10~4/hm2)、D3(270×10~4/hm2)、D4(360×10~4/hm2)、D5(450×10~4/hm2)。【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机直播稻产量增加。在N1、N2和N3施氮量下,机直播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先增后降,分别在D4、D3和D2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其最高产量分别为6.74、7.78和8.93 t/hm2;在N4施氮量下,水稻产量随直播密度增加而降低,在D1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为9.55 t/hm2。不同施氮量下采用适宜直播密度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其中N4施氮量配套D1直播密度机直播稻产量最高,其有效穗数适宜,穗型较大,生育中后期LAI较大、光合势高,生育后期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较优。【结论】机直播稻在300 kg/hm2的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套适宜直播密度可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但从稻田绿色生产和节本增效角度考虑,机直播稻适当降低施氮量至225 kg/hm2,配套180×10~4/hm2直播密度仍可获得9 t/hm2左右的产量,也值得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8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浅水灌溉对直播稻秧苗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范平珊 ;
罗昊文 ;
段美洋 ;
黄穗华 ;
孔雷蕾 ;
钟卓君 ;
莫钊文 ;
潘圣刚 .
华北农学报, 2017, (05) :185-191
[2]   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密度下直播稻的产量及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J].
邓安凤 ;
杨从党 ;
陈清华 ;
施云 ;
陈跃楷 ;
李丛英 ;
徐世林 ;
毛桂祥 ;
李贵勇 ;
夏琼梅 ;
朱海平 .
中国稻米, 2017, 23 (04) :123-129
[3]   节水灌溉条件下氮密互作对双季晚稻丰源优299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J].
龙文飞 ;
傅志强 ;
钟娟 ;
苏姗 ;
李康丽 .
华北农学报, 2017, 32 (02) :185-193
[4]   养分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郭九信 ;
孔亚丽 ;
谢凯柳 ;
李东海 ;
冯绪猛 ;
凌宁 ;
王敏 ;
郭世伟 .
作物学报, 2016, 42 (07) :1016-1025
[5]   秸秆还田下适宜施氮量提高机插稻南粳9108产量和群体质量 [J].
郭保卫 ;
胡雅杰 ;
钱海军 ;
曹伟伟 ;
邢志鹏 ;
张洪程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魏海燕 .
中国水稻科学, 2015, 29 (05) :511-518
[6]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J].
赵黎明 ;
李明 ;
郑殿峰 ;
顾春梅 ;
那永光 ;
解保胜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6) :159-169
[7]   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邓中华 ;
明日 ;
李小坤 ;
郑磊 ;
徐维明 ;
杨运清 ;
任涛 ;
丛日环 ;
鲁剑巍 .
土壤, 2015, 47 (01) :20-25
[8]   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J].
陈海飞 ;
冯洋 ;
蔡红梅 ;
徐芳森 ;
周卫 ;
刘芳 ;
庞再明 ;
李登荣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 (06) :1319-1328
[9]   施氮量对江苏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J].
陈露 ;
张伟杨 ;
王志琴 ;
张耗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4, 40 (08) :1412-1423
[10]   不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曾山 ;
黄忠林 ;
王在满 ;
罗锡文 ;
唐湘如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3 (03)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