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江苏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陈露
张伟杨
王志琴
张耗
刘立军
杨建昌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粳稻; 品种改良; 氮肥; 产量; 群体质量; 超级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进行0N(不施氮,0N)、240 kg hm–2(中氮,MN)和360 kg hm–2(高氮,HN)3种氮肥用量处理,并观察其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品种改良逐步提高,在0N、MN和HN条件下,由20世纪50年代早期品种到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产量增幅分别为4.45~4.64、5.89~5.93和8.45~8.62 t hm–2。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产量表现为MN>HN>0N;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表现为HN>MN>0N。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在MN处理下具有较高群体质量指标(茎蘖成穗率、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着粒密度、剑叶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处理下具有较高的群体质量指标。这些结果表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响应较现代超级稻品种敏感,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水平下具有更高的产量。群体质量的改善是品种改良增加产量以及超级稻品种在高氮水平下物质生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412 / 14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氮素营养调控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D].丁艳锋.南京农业大学.1997, 08
[2]  
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凌启鸿[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不同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J].
薛亚光 ;
葛立立 ;
王康君 ;
颜晓元 ;
尹斌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3, 39 (02) :280-291
[4]   后期水分亏缺与增施氮肥对不同杂交稻组合叶片抗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英文) [J].
李木英 ;
王竹青 ;
曾蕾 ;
石庆华 ;
潘晓华 ;
谭雪明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 (11) :2311-2322
[5]   江苏省不同年代典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及株型差异 [J].
熊洁 ;
陈功磊 ;
王绍华 ;
丁艳锋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 (05) :1-6
[6]   氮肥运筹对水稻分蘖、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张满利 ;
陈盈 ;
侯守贵 ;
于广星 ;
李海波 ;
赵琦 ;
付亮 .
辽宁农业科学, 2011, (03) :6-8
[7]   中粳稻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J].
薛亚光 ;
陈婷婷 ;
杨成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0, 36 (03) :466-476
[8]   江苏省粳稻品种近60年演进过程中产量与形态生理特征的变化 [J].
张耗 ;
谈桂露 ;
薛亚光 ;
王志琴 ;
刘立军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10, 36 (01) :133-140
[9]   施氮量对高产早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曾勇军 ;
石庆华 ;
潘晓华 ;
韩涛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09-1416
[10]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 [J].
童平 ;
杨世民 ;
马均 ;
吴合洲 ;
傅泰露 ;
李敏 ;
王明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3) :50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