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不同年代典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及株型差异

被引:12
作者
熊洁
陈功磊
王绍华
丁艳锋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粳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千粒重的遗传改良效果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提高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水稻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同时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获指数略有下降,但干物质生产能力继续增加。品种演进使株型得到改良,顶3叶的叶长、叶角明显减小,穗部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增加,粒叶比也得到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的品种株高明显增加,基部节间长度逐渐减小,直径逐渐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杂交籼稻组合演替过程中植株农艺性状的变化 [J].
王丹英 ;
徐春梅 ;
袁江 ;
魏兴华 ;
廖西元 ;
章秀福 .
中国水稻科学, 2010, 24 (02) :157-161
[2]   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 [J].
董桂春 ;
于小凤 ;
赵江宁 ;
居静 ;
田昊 ;
李进前 ;
张燕 ;
王余龙 .
作物学报, 2009, 35 (11) :2091-2100
[3]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 [J].
袁江 ;
王丹英 ;
丁艳锋 ;
廖西元 ;
章秀福 ;
王绍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3) :277-281
[4]   长江上游地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部分株型因子及生理特征研究 [J].
任亮 ;
郑家奎 ;
蒋强 .
西南农业学报, 2008, 21 (06) :1551-1554
[5]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J].
袁江 ;
王丹英 ;
廖西元 ;
丁艳锋 ;
邵国胜 ;
徐春梅 ;
彭建 ;
王绍华 ;
章秀福 .
作物学报, 2008, (11) :2041-2045
[6]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 [J].
王丹英 ;
章秀福 ;
李华 ;
徐春梅 ;
钱前 ;
廖西元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903-2909
[7]   吉林省47年来粳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J].
武志海 ;
徐克章 ;
赵颖君 ;
何小亮 ;
王晓玲 ;
凌凤楼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5) :507-512
[8]   黄淮地区不同粳稻品种株型、产量与品质的比较分析 [J].
杜永 ;
王艳 ;
王学红 ;
孙乃立 ;
杨建昌 .
作物学报, 2007, (07) :1079-1085
[9]   超级杂交中籼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J].
吴文革 ;
张洪程 ;
钱银飞 ;
陈烨 ;
徐军 ;
吴桂成 ;
翟超群 ;
霍中洋 ;
戴其根 .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03) :287-293
[10]   江苏粳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邓建平 ;
杜永林 .
中国稻米, 2006, (0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