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

被引:3
作者
韩竹军
徐杰
冉勇康
陈立春
杨晓平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活动地块; 强震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华北活动地块的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和鲁东-黄海等3个二级活动地块中,华北平原活动地块内部存在安阳-菏泽-临沂、唐山-河间-磁县两条活动构造带,把该活动地块分割成太行山、冀鲁、豫淮等3个三级活动地块,这些三级活动地块具有整体运动特征,在新生代构造和深部构造上也有明显差异,构成三级活动地块边界的活动构造带无论在活动强度、规模和地震活动水平上,都小于一、二级活动地块的边界带。华北地区活动地块边界带上M≥6级的地震密度比地块内部高出9~22倍,平均而言,在1个数量级以上,M≥37级的大震基本上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这些差异不是偶然的,而是反映了板内构造运动和强震活动特点,是对活动地块假说非常有力的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J].
马宗晋 ;
陈鑫连 ;
叶叔华 ;
赖锡安 ;
魏子卿 ;
陈俊勇 ;
宁津生 ;
许厚泽 ;
丁国瑜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18-1120+1145
[2]   郯庐断裂带走滑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朱光 ;
宋传中 ;
王道轩 ;
刘国生 ;
徐嘉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50-256
[3]   华北沧东断裂的构造特征 [J].
高战武 ;
徐杰 ;
宋长青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0, (04) :395-404
[4]   聊城-兰考隐伏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中国东部平原区一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 [J].
向宏发 ;
王学潮 ;
郝书俭 ;
张辉 ;
虢顺民 ;
李今朝 ;
李洪武 ;
林元武 ;
张晚霞 .
中国地震, 2000, (04) :16-24
[5]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 [J].
徐杰 ;
高战武 ;
宋长青 ;
孙建宝 .
地震地质, 2000, (02) :111-122
[7]   中国大陆岩石圈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灾害 [J].
张培震 .
第四纪研究, 1999, (05) :404-413
[8]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许长海 ;
杨巍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97-103
[9]   华北平原周边北西向强震地表地震断层及全新世断裂活动特征 [J].
江娃利 ;
张英礼 .
中国地震, 1997, (03) :69-76
[10]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J].
王清晨 ;
从柏林 ;
马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06) :575-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