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陕西省碳足迹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21
作者:
赵先贵
[1
]
马彩虹
[2
]
肖玲
[1
]
纪芙蓉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碳足迹;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陕西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3.12.037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为了解近年来陕西省碳足迹的状况,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中国《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测算了陕西省及其各市的碳足迹。结论如下:1995~2009年,陕西省碳足迹从4 129.38×104t上升到22 460.23×104t,增加了443.91%。从空间上全省碳足迹可分为3类:陕南始终为负值;陕北和渭南市较高;关中除渭南市以外的地区较低。14 a间全省人均碳足迹由1.18 t增加到5.95 t;各市人均碳足迹,陕北较高,关中较低,陕南为负值。全省碳足迹密度从2.00 t/hm2增高到10.90 t/hm2。陕西省的人均和单位面积的碳足迹远高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标,但空间上差异很大。以2009年为例,全省人均碳足迹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2.98倍,而陕北则超过10倍,高于美国;关中为1.29~4.57倍。全省2009年碳足迹密度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的4.89倍;渭南、咸阳、西安3市高达9.63~16.95倍;榆林、铜川、延安和宝鸡4市为3.54~7.10倍;陕南植被的固碳作用消除了当地的碳排放外,还有剩余碳汇,但尚不能抵消陕北及关中的较高的碳足迹,因此总体看,对气候变化有负面影响,陕西的碳减排任务仍较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537 / 154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