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传承与当代战略选择

被引:7
作者
余丽 [1 ,2 ,3 ]
王高阳 [4 ]
机构
[1]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
[2]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3] 郑州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
[4]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粮食安全; 粮食外交; 当代价值;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4.03.0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K225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K231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602 ;
摘要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4+156 +156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关注粮食浪费现象 [J].
李松 .
发展, 2013, (03) :15-16
[2]   世界粮食危机与粮食国际战略 [J].
周立 .
求是, 2010, (20) :56-58
[3]   霸权主义视角下的美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J].
李曼 .
学习月刊, 2010, (17) :9-10
[4]   国际政治研究与中国的粮食安全(代序) [J].
査道炯 .
国际政治研究, 2010, 31 (02) :1-9+191
[5]   粮食外交的中国认知(1979—2009) [J].
刘宇 ;
查道炯 .
国际政治研究, 2010, 31 (02) :50-61+192
[6]   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国际政治思想主干及其当代价值 [J].
余丽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2) :101-118+158
[8]   “剩余品”时代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政策 [J].
王慧英 .
世界历史, 2006, (02) :12-20+159
[9]   粮食: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武器 [J].
石如东 .
当代思潮, 1995, (02) :49-57
[10]   美国的粮食生产、粮食政策和我们的对策 [J].
秦岭 .
江苏社联通讯, 1989, (04)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