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对22个邻避案例的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11
作者
高新宇 [1 ,2 ]
秦华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应用社会科学学部
关键词
邻避运动; 政治机会; 资源动员; 抗争结果; 互联网与媒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使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03—2015年间22个典型的邻避运动案例进行系统的比较,结合中国抗争政治的特点提出理解邻避运动成功的探索性分析框架,指出相较资源动员理论,政治机会理论对当下"中国式"邻避运动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以及温和型运动策略并存是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邻避设施,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与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并存是污染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风险感知、东部地区、互联网动员、公民参与与中央媒体支持性报道并存是风险集聚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风险感知与东部地区共存是心理不悦和污名化类邻避运动成功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我们发现环保组织介入运动可能阻碍抗争的成功。此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抗争结果的研究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3+92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4]   “私民社会”:解释中国式“邻避”运动的新框架 [J].
郎友兴 ;
薛晓婧 .
探索与争鸣, 2015, (12) :37-42
[5]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近25年的发展及应用评估 [J].
阿克塞尔马克斯 ;
贝努瓦里候科斯 ;
查尔斯拉金 ;
臧雷振 .
国外社会科学, 2015, (06) :105-112
[6]   “中国式”邻避运动:一项文献研究 [J].
高新宇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 (04) :41-48
[7]   从在线到离线:基于互联网的集体行动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以反建X餐厨垃圾站运动为例 [J].
卜玉梅 .
社会, 2015, 35 (05) :168-195
[8]   多渠道强干预、框架与抗争结果——对40个拆迁抗争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J].
黄荣贵 ;
郑雯 ;
桂勇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5) :90-114+244
[9]   我国邻避效应的解读: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法的研究 [J].
马奔 ;
李继朋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6 (05) :41-51
[10]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逻辑及其应用 [J].
李蔚 ;
何海兵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5) :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