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构造建模的理论与技术架构

被引:21
作者
管树巍 [1 ]
何登发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构造建模; 技术流程; 剖面建模; 二维建模; 三维建模; 恢复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复杂构造建模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模型内部的约束机制,其中以反映褶皱形态、断层形态和断层位移之间定量关系的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最为成熟,其分析方法对于上地壳、低温和非变质条件下的脆性构造变形的建模具有最普遍和最有效的约束。规范的技术流程不仅有助于降低构造建模的多解性,也是合理认识构造和解释构造的有效手段。构造模型可以在剖面、二维和三维空间建立,剖面建模主要用于确定构造解释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二维面模型和三维体模型则能更直观的描述构造,尤其在体模型内填充地层的力学参数后建立的介质模型,已非常接近真实的地质体。通过面模型和介质模型的恢复计算,可获得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恢复应变场,既提供了构造变形机理研究所必须的参数,也可用于油气储集体构造裂缝发育方位、发育密度和发育强度的预测。
引用
收藏
页码:991 / 10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背斜的几何学分析 [J].
陈伟 ;
郝晋进 ;
张健 ;
肖立新 ;
鲜地 ;
李志刚 ;
陈丽花 ;
李贵芝 .
石油学报, 2011, 32 (01) :90-94
[2]   再论库车克拉苏深部构造的性质与解释模型 [J].
管树巍 ;
陈竹新 ;
李本亮 ;
张朝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5) :531-536+551
[3]   基于地层力学结构的三维构造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J].
管树巍 ;
Andreas Plesch ;
李本亮 ;
陈竹新 ;
何登发 .
地学前缘, 2010, 17 (04) :140-150
[4]   构造楔形体的识别与勘探——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J].
管树巍 ;
李本亮 ;
何登发 ;
John HShaw ;
陈竹新 .
地学前缘, 2009, 16 (03) :129-137
[5]   复杂构造解析中的几何学方法与应用 [J].
管树巍 ;
李本亮 ;
何登发 ;
汪新 ;
John Suppe .
地质科学, 2007, (04) :722-739
[6]   三角剪切模型及其在川东大池干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J].
李军 ;
尹宏伟 ;
张洁 ;
刘玉萍 ;
徐士进 .
石油学报, 2007, (04) :68-72
[7]   晚新生代以来天山南、北麓冲断作用的定量分析 [J].
管树巍 ;
李本亮 ;
何登发 ;
汪新 ;
John Suppe ;
雷刚林 .
地质学报, 2007, (06) :725-744
[8]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断层活动特征及成藏过程 [J].
王兆明 ;
罗晓容 ;
刘楼军 ;
吴鉴 ;
张秉良 ;
陈瑞银 ;
武明辉 .
石油学报, 2006, (05) :28-34
[9]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解析与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一排背斜带为例 [J].
管树巍 ;
张朝军 ;
何登发 ;
石昕 ;
JOHN Suppe ;
汪新 ;
吴晓智 .
地质学报, 2006, (08) :1131-1140
[10]   前陆盆地构造建模的原理与基本方法 [J].
何登发 ;
杨庚 ;
管树巍 ;
石昕 ;
张朝军 ;
王桂宏 ;
王晓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3)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