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根照 [1 ]
李建平 [1 ]
向淑敏 [2 ]
金会苓 [3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技术部
[2]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3] 大港油田钻采院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砂岩岩类学; 次生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岩石薄片、粘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至中成岩阶段B期,而现存的有效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成岩孔隙,孔隙类型以扩大粒间孔隙为主,被溶蚀的组分主要是长石颗粒和粒间碳酸盐胶结物。埋藏深度大于2.2 km的SQs4L,SQs4u和SQs3m砂岩储层次生孔隙所占比例较高,次生孔隙成为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这一认识指明了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深部砂岩储层具有极大的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烃源岩及成烃演化的差异性 [J].
许世红 ;
钟建华 ;
徐佑德 ;
韩立国 ;
栾智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505-510
[2]   莱州湾凹陷垦利11区盐构造特征及成藏分析 [J].
孙和风 ;
周心怀 ;
彭文绪 ;
王德英 ;
彭刚 .
海洋石油, 2007, (03) :46-50
[3]   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新生代演化 [J].
吴时国 ;
余朝华 ;
邹东波 ;
张海英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6) :101-110
[4]   构造活动对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孙景耀 ;
刘松 ;
王世民 ;
郭铁恩 ;
郭永华 ;
隋桂梅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5) :299-303
[5]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J].
孙景耀 ;
郭永华 ;
郭铁恩 ;
隋桂梅 ;
运倩茹 .
中国石油勘探, 2006, (05) :30-34+7
[6]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J].
宋明水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39-245
[7]   渤海莱州湾走滑拉分凹陷的构造研究及其石油勘探意义 [J].
蔡东升 ;
罗毓晖 ;
姚长华 .
石油学报, 2001, (02) :19-25+120
[8]  
沉积岩石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赵澄林, 2001
[9]  
Calcite-cemented concretions in shallow marine and fluvial sandstones of the Birket Qarun Formation (Late Eocene), El-Faiyum depression, Egypt: Field,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Implications for formation conditions[J] . H.A. Wanas.Sedimentary Geology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