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起伏特征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

被引:45
作者
张静静
朱文博
赵芳
朱连奇
李茂娟
朱明
张晓东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山地平原过渡带; 地形起伏度; 均值变点法; 景观格局; 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地形对过渡带景观格局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定量探讨其作用机理有助于科学解释复杂地域单元的景观格局,从而深入理解其演变过程.文章以位于山地平原过渡带的太行山淇河流域为例,采用均值变点法提取地形起伏度,从类型和景观两个尺度探讨地形起伏度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地形起伏度区自然和人为因素与景观格局的定量关系,从而阐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淇河流域地形以小起伏(70~200m)为主,主要位于淇河中上游;其次为平坦(0~30m)及微起伏(30~70m),位于研究区两端及中部林州境内;中起伏(≥200m)占比例较少,位于河南与山西及林州与鹤壁的交界处.(2)随地形起伏度增加,景观类型由人为景观逐渐向自然景观过渡,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先增后减,蔓延度和聚集度先减后增.(3)随地形起伏度增加,对景观类型分布具有解释作用的因素逐渐由人为因素占主导转为以自然因素占主导.同时,人为干扰的综合影响逐渐减弱,在平坦区人为干扰使林地和草地分布概率比自然状态下分别减少41.26%和7.74%,而在中起伏区两者的分布概率仅减少1.36%和0.22%.由此可见,山地平原过渡带显著的地形起伏特征带来的水热与人为活动的差异是景观格局形成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76 / 48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人类活动信息多尺度遥感影像提取的适用性比较——以灵武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江东 ;
阎晓曦 ;
付晶莹 .
资源科学, 2016, 38 (08) :1409-1422
[2]   山体效应对生态垂直格局的影响(英文) [J].
张百平 ;
姚永慧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6, 26 (07) :871-877
[3]   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J].
刘吉平 ;
董春月 ;
盛连喜 ;
刘雁 .
地理科学, 2016, 36 (06) :879-887
[4]   流域科学及其集成研究方法 [J].
程国栋 ;
李新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 45 (06) :811-819
[5]   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关系——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J].
哈凯 ;
丁庆龙 ;
门明新 ;
许皞 .
地理研究, 2015, 34 (05) :909-921
[6]   四川省山地类型界定与山区类型划分 [J].
范建容 ;
张子瑜 ;
李立华 .
地理研究, 2015, 34 (01) :65-73
[7]   地形地貌对半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影响分析——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J].
国巧真 ;
宁晓平 ;
王志恒 ;
蒋卫国 .
国土资源遥感, 2015, 27 (01) :153-159
[8]  
浙江西门岛湿地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度动态变化[J]. 肖翠,解雪峰,吴涛,蒋国俊,边华菁,徐伟.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9]   平坦低地农业区人类活动影响下地形对森林分布的影响(英文) [J].
Mette VODGAARD ;
Peder KBCHER ;
Tommy DALGAARD ;
Jesper EMOESLUND ;
JensChristian SVENNING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 24 (01) :76-92
[10]   地形指数模型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的耦合及在流域尺度上的数值模拟 [J].
邓慧平 ;
孙菽芬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2, 42 (07) :1083-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