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异与聚类分析

被引:11
作者
袁长伟 [1 ]
乔丹 [1 ]
杨颖芳 [2 ]
芮晓丽 [1 ]
机构
[1]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碳排放强度; 分异分析; 聚类分析; 空间异质性;
D O I
10.13205/j.hjgc.201807037
中图分类号
X73 [交通运输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为评价中国省域异质性交通碳排放强度、提供差异化碳减排政策依据,基于IPCC法,对2002—2012年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进行定量测算和空间特征分析。通过半变异函数、高低值聚类等方法,对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特征进行可视化表达,并重新划分了排放区域。结果表明:在2002,2007,2012年时间节点上,碳排强度在空间上均存在各向异性,最明显角度分别为43°、46°、41°,主变程变化不大,次变程变动明显;存在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高值聚集一直分布于西北以及西南地区,但随时间推移,数量略有减少,低值聚集逐渐向中部地区延伸,异常值逐渐减少;综合聚类分析可分为东部及中部—甘宁地区—西部边区—云南地区四大类,各省市区的平均碳排强度在该分类方向上呈现递增势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交通运输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演变机理研究.[D].高洁.长安大学.2013, 07
[2]   Transport sector CO2 emissions growth in Asia: Underlying factors and policy options [J].
Timilsina, Govinda R. ;
Shrestha, Ashish .
ENERGY POLICY, 2009, 37 (11) :4523-4539
[3]   A methodology for the estimation of road transport air emissions in urban areas of Italy [J].
Saija, S ;
Romano, D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 36 (34) :5377-5383
[4]  
Principles of geostatistics.[J].Georges Matheron.Economic Geology.1963, 8
[5]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差异分析 [J].
张诗青 ;
王建伟 ;
郑文龙 .
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7 (12) :4787-4797
[6]   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 [J].
谢守红 ;
蔡海亚 ;
夏刚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5) :13-18
[7]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测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J].
杨彬 ;
宁小莉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5, 44 (05) :667-673+679
[8]   中国地区碳强度与FDI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姚奕 ;
倪勤 .
经济地理, 2011, 31 (09) :1432-1438
[9]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 [J].
张雷 .
地理研究, 2006,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