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家庭”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困境:两种体制的冲突

被引:12
作者
刘鎏
机构
[1] 华侨大学体育学院
[2]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个人—家庭”培养模式; 运动员; 教育体制; 运动员培养体制; 冲突;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16.02.015
中图分类号
G808.18 [运动员选材];
学科分类号
040303 ;
摘要
"个人—家庭"运动员培养模式是我国运动员培养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种培养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遭遇了尴尬。为了弄清"个人—家庭"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国17个采用"个人—家庭"模式培养运动员的家庭进行深入访谈。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个人—家庭"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培养人"与"培养运动员"的矛盾问题;学习与训练时间的分配问题;教育与竞技体育的衔接问题和一些值得商榷的教育政策问题等。通过分析发现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运动员培养体制之间的冲突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解决两种体制之间的冲突,促进我国"个人—家庭"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培养人"的问题、高等教育的责任问题和教育与体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等。解决教育体制与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冲突问题是促进我国"个人—家庭"运动员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以家庭为单位培养运动员对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新时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现实冲突与路径选择 [J].
郑宇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 (08) :24-28
[2]   论教育的本真——亚里士多德潜能实现哲学的视角 [J].
肖京林 .
大学教育科学 , 2014, (02) :98-104
[3]   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管理体制的制度性代价 [J].
卢元镇 .
体育学刊, 2010, 17 (03) :7-12
[4]   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困境之思考 [J].
张永龙 ;
陈国瑞 ;
赵先卿 ;
郑国祥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06) :96-99
[5]   从案例分析看家庭培养竞技人才方式——以斯诺克运动员丁俊晖为个案 [J].
程宝玉 ;
贺峰 .
湖北体育科技, 2007, (06) :626-627
[6]   由“人”到“人才”——如何在现有高考指挥棒下推进素质教育 [J].
张海英 .
文教资料, 2007, (25) :115-117
[7]  
考试文化研究[D]. 王中男.华东师范大学. 2012
[8]  
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培养体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 季跃龙.山西大学. 2011
[9]  
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 李海龙.北京体育大学. 2010
[10]  
新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变化与发展研究[D]. 刘攀.首都体育学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