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两种模态

被引:9
作者
王绍武 [1 ]
黄建斌 [1 ]
闻新宇 [1 ]
杨保 [2 ]
任国玉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全新世; 中国; 夏季降水量; 岁差模; 气候突变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根据气候模拟的夏季降水量及古气候湿润度代用资料,指出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存在两种模态。模态1:降水量异常的中心为一个东北-西南向的带;从东北、内蒙东部、经华北、河套到青藏高原为一正异常中心。模拟结果的EOF分析表明这种模态占模拟的全新世中国夏季降水量变化总方差的75.8%。全新世降水量变化的模拟主要考虑地球轨道要素,其中岁差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这个模态可以称为岁差模。岁差模主要反映近万年全新世降水变化的趋势。模态2:降水量异常分布在中国东部(100°E以东)自北向南表现为负-正-负分布。负异常在内蒙中部到华北,正异常在黄河中游、淮河、到长江流域,江南部分地区又有负异常。这与模拟的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所造成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分布一致。因此,这个模态可能与全新世的气候突变有关,称为气候突变模。覆盖中国的80个代用资料序列给出的9kaB.P.和4kaB.P.干湿分布,证明早全新世气候湿润,晚全新世气候干旱。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岁差的影响。同时,4kaB.P.虽然干旱分布广泛,但是长江流域、关中地区到高原东部则有若干气候湿润的指示。这表明4kaB.P.同时受岁差及气候突变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86 / 10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连云港藤花落遗址消亡成因研究 [J].
李兰 ;
朱诚 ;
姜逢清 ;
赵泉鸿 ;
林留根 .
科学通报 , 2008, (S1) :139-152
[2]   重庆库区旧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考古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J].
郑朝贵 ;
朱诚 ;
钟宜顺 ;
殷鹏莲 ;
白九江 ;
孙智彬 .
科学通报 , 2008, (S1) :93-111
[3]   与热盐环流相关的海温异常对大西洋沿岸气候影响的诊断模拟研究 [J].
黄建斌 ;
周天军 ;
朱锦红 ;
王绍武 .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02) :154-160
[4]   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的一种东亚遥相关型 [J].
濮冰 ;
王绍武 ;
朱锦红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1) :17-20
[5]   4~2ka BP中国干旱的证据和模拟研究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闻新宇 ;
朱锦红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28-2433
[6]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0) :1238-1244
[7]   China [J].
Jen, LL .
NATION, 2003, 276 (14) :16-16
[8]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J].
郭其蕴 ;
蔡静宁 ;
邵雪梅 ;
沙万英 .
地理学报, 2003, (04) :569-576
[9]  
A 16000-year pollen record of Qinghai Lake and its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J]. LIU Xingqi,SHEN Ji, WANG Sumin, YANG Xiangdong, TONG Guobang & ZHANG Enlou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edi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Institute of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Zhengding 050803,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22)
[10]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J].
吴文祥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4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