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和“三元控储”模式——以四川普光气田为例
被引:107
作者
:
马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马永生
[
1
]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蔡勋育
[
1
]
赵培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赵培荣
[
1
,
2
]
张学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张学丰
[
3
]
机构
:
[1]
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3]
北京大学
来源
:
地质学报
|
2010年
/ 84卷
/ 08期
关键词
:
深层、超深层;
碳酸盐岩;
储层;
形成机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优质储层发育与分布是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勘探的关键。近几年四川普光、通南巴和元坝等一系列深层超深层气田的发现,不断在深度上突破早期的认识,探索这类极限条件下优质储层发育机理,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根据普光气田主要钻井的岩芯观察、薄片、孔渗、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分析等数据资料的分析与统计,探讨普光气田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提出沉积-成岩环境控制早期孔隙发育、构造-压力耦合控制裂缝与溶蚀、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控制深部溶蚀与孔隙的保存的"三元控储"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087 / 10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J]. 马永生,郭彤楼,赵雪凤,蔡勋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2]
封闭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及其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意义——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为例
黄思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黄思静
QINGHaiRu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ofGeology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QINGHaiRuo
胡作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胡作维
邹明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邹明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文立
王春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王春梅
郜晓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郜晓勇
王庆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王庆东
[J].
岩石学报,
2007,
(11)
: 2955
-
2962
[3]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郭彤楼
[J].
科学通报,
2007,
(S1)
: 149
-
155
[4]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郭彤楼
朱光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朱光有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增业
[J].
科学通报,
2007,
(S1)
: 136
-
141
[5]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J].
石油学报,
2007,
(02)
: 9
-
14+21
[6]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杜春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杜春国
郝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郝芳
邹华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邹华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俊
朱扬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朱扬明
王存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存武
[J].
地质学报,
2007,
(01)
: 119
-
126
[7]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马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马永生
戴金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戴金星
周国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国源
[J].
岩石学报,
2006,
(08)
: 2182
-
2194
[8]
TSR(H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郭彤楼
周国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国源
[J].
地学前缘,
2006,
(03)
: 141
-
149
[9]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J].
地质论评,
2006,
(02)
: 230
-
235
[10]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李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李国雄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58
-
865
←
1
2
→
共 17 条
[1]
普光气田深部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J]. 马永生,郭彤楼,赵雪凤,蔡勋育.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2)
[2]
封闭系统中的白云石化作用及其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意义——以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为例
黄思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黄思静
QINGHaiRuo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ofGeology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QINGHaiRuo
胡作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胡作维
邹明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邹明亮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冯文立
王春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王春梅
郜晓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郜晓勇
王庆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
王庆东
[J].
岩石学报,
2007,
(11)
: 2955
-
2962
[3]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油气充注与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郭彤楼
[J].
科学通报,
2007,
(S1)
: 149
-
155
[4]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郭彤楼
朱光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朱光有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增业
[J].
科学通报,
2007,
(S1)
: 136
-
141
[5]
四川盆地普光超大型气田的形成机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J].
石油学报,
2007,
(02)
: 9
-
14+21
[6]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对碳酸盐岩气藏的化学改造——以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杜春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杜春国
郝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郝芳
邹华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邹华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俊
朱扬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朱扬明
王存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存武
[J].
地质学报,
2007,
(01)
: 119
-
126
[7]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马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马永生
戴金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戴金星
周国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国源
[J].
岩石学报,
2006,
(08)
: 2182
-
2194
[8]
TSR(H2S)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积极性研究——H2S的形成过程促进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郭彤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郭彤楼
周国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国源
[J].
地学前缘,
2006,
(03)
: 141
-
149
[9]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水昌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光有
梁英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梁英波
[J].
地质论评,
2006,
(02)
: 230
-
235
[10]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永生
蔡勋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蔡勋育
李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李国雄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58
-
86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