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1
作者
许秀宽
陈志宏
张洪辉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原; 生物共振仪; 变应原阳性率;
D O I
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3.035
中图分类号
R593.1 [变态反应性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使用生物共振治疗仪对2 215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门诊就诊的2 215例患者遵循生物共振仪检测程序进行测试,数值超过100的对应过敏物质标记阳性。结果变应原阳性率类别排行前5位依次为鱼类45.84%,霉菌41.60%,主要过敏原29.90%,螨和昆虫28.70%,花粉26.66%。具体变应原阳性率前五位分别为粉尘螨17.59%,章鱼10.21%,房尘螨9.07%,虾7.72%,根霉菌属6.03%。结论闽南地区因地理位置沿海,海产品丰富,日常食物中海鲜常见,故海鲜成为首要过敏原。该地气候温暖潮湿,植被丰富,霉菌、昆虫等也成为常见过敏原。儿童患者变应原检测阳性率高于成人患者。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成都地区8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宋黎 ;
叶俊儒 ;
陆茂 ;
唐懿 ;
刘彦麟 .
重庆医学, 2016, 45 (07) :918-920
[2]   1053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郭华 ;
刘媛 ;
刘进虎 ;
祁秀格 ;
魏树俭 ;
尉萍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8 (01) :70-72
[3]   2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J].
王卫亮 ;
陈燕 ;
林菊珍 ;
吕冠标 ;
黄远佐 ;
刘奉彬 .
黑龙江医学, 2015, 39 (09) :1035-1037
[4]   808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敏筛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张燕 ;
史学娟 .
重庆医学, 2013, 42 (10) :1142-1145
[5]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2076例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徐炽友 ;
胥华 ;
孙琦巍 ;
李书云 ;
王心声 ;
张伟 .
临床医学, 2013, 33 (01) :1-4
[6]   1017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J].
廉翠红 ;
张书岭 ;
刘恩让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 26 (12) :1242-1244
[7]   生物共振仪对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脱敏的疗效分析 [J].
宣暄 ;
吴灵欧 ;
朱林榆 ;
陈彬 ;
李秉煦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 (01) :44-45
[8]   生物共振技术对228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检测研究 [J].
张红 ;
张景龙 ;
熊亚茸 ;
郭小朝 ;
李淑婷 .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9, 25 (02) :55-60
[9]   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J].
杨晓惠 ;
刘铭 ;
王宝涛 .
中外医疗, 2008, 27 (36) :74-74
[10]   变应原性皮肤病皮试测定及临床分析 [J].
刘春晓 ;
李爱华 ;
邹国岚 .
中外医疗, 2008, (25) :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