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2076例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9
作者
徐炽友
胥华
孙琦巍
李书云
王心声
张伟
机构
[1]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变应原; 变态反应性疾病; 检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2 [变态反应性及中毒性皮肤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分布特点,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环境及不同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MORA-saper生物共振过敏诊断治疗仪对许昌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就诊的皮炎、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病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7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发现阳性率前十位的过敏原组是:螨和昆虫、甜味剂、霉菌、蔬菜类、调料和草药、肉类、海鲜类、豆制品、花粉,食品添加剂,前十位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屋尘粉、异麦芽酮糖、红辣椒、鸡蛋、大豆制品、胡椒、羊肉、根霉菌属、韭葱。结论①不同年龄组常见过敏原阳性率,胡椒和红辣椒中老年组高于青少年组,而粉尘螨、屋尘螨、异麦芽酮糖青少年组高于中老年组。②不同性别间常见过敏原阳性率,粉尘螨、异麦芽酮糖、胡椒女性高于男性,屋尘螨、红辣椒、根霉菌属男性高于女性,鸡蛋、大豆制品、羊肉和韭葱等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季节常见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传统致敏物质螨(粉尘螨和屋尘螨)和昆虫、霉菌、花粉、肉类、海鲜类、豆类制品仍是主要过敏原,其中虫媒、花粉类季节性较明显,人们饮食习惯的季节性变化,对食源性过敏原有相关性;但各种甜味剂、蔬菜、食品添加剂、三餐调料、化妆品、动物皮毛等致敏物季节性变化不明显。④不同疾病如皮炎湿疹,荨麻疹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粉尘螨、鸡蛋、大豆制品、胡椒、羊肉和韭葱在荨麻疹患者中高于皮炎湿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不同地区、环境、前十位过敏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排序不同,这与当地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工业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包头市某三甲医院变应性疾病就医患者过敏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杨越楠.山东大学.2010, 09
[2]  
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M].巴德年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
[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62例过敏原分析 [J].
黄智微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 (01) :63-64
[4]   生物共振治疗仪对15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J].
苏萍 ;
惠艳 .
新疆医学, 2010, 40 (12) :15-19
[5]   523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J].
宣暄 ;
吴灵欧 ;
朱林榆 ;
陈彬 ;
李秉煦 .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9, (06) :561-564
[6]   生物共振技术对228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检测研究 [J].
张红 ;
张景龙 ;
熊亚茸 ;
郭小朝 ;
李淑婷 .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9, 25 (02) :55-60
[7]   山东地区过敏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调查分析 [J].
张迎俊 .
中华全科医学, 2008, (08) :841-842
[8]   2475例过敏患者过敏原分析 [J].
杨玲 ;
许以平 ;
邹寒冰 ;
王菁蓝 ;
朱丽君 ;
曹玲仙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07, (03) :141-143+153
[9]   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相关因素研究 [J].
张晓波 ;
陆爱珍 ;
王立波 ;
张灵恩 .
临床儿科杂志, 2007, (09) :755-758
[10]   衡阳地区953例常见慢性湿疹、荨麻疹过敏原分析 [J].
刘志军 ;
张焕梅 ;
刘丽丽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01)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