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次区域的地缘政治与公共产品供给

被引:2
作者
宋效峰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湄公河次区域; 地缘政治; 区域公共产品; 周边外交战略;
D O I
10.16147/j.cnki.32-1569/c.2014.04.002
中图分类号
D814.1 [区域性组织和会议];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1204 ; 120401 ;
摘要
湄公河次区域处在中国战略周边范围内,美、日、印等域外力量目前正在加大对该区域的战略投入,地缘政治经济竞争趋于复杂。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域外力量的参与客观上有利于促进次区域中小国家的开发,但也造成了区域治理的"外部主导"问题比较突出。域外力量以发展援助为主要杠杆,除了积极介入经贸、基础设施等相关的互联互通外,还在环境、卫生、文教等领域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并谋求扩大外交、防务等高级政治领域的话语权,影响更高层面的地区秩序构建。鉴于此,中国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提高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为中国与次区域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试析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软”维度:湄公河区域气候合作的意义与挑战 [J].
谢来辉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2 (01) :27-33
[2]   “印太”的缘起与多国战略博弈 [J].
吴兆礼 .
太平洋学报, 2014, (01) :29-40
[3]   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探析 [J].
刘瑞 ;
金新 .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 (02) :41-45+109
[4]   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 [J].
毕世鸿 .
国际安全研究, 2013, 31 (02) :58-73+156
[5]   奥巴马政府的湄公河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J].
任远喆 .
现代国际关系, 2013, (02) :21-26
[6]   日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五国援助述评 [J].
赵姝岚 .
东南亚纵横, 2012, (12) :13-16
[7]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问题与对策 [J].
任娜 ;
郭延军 .
战略决策研究, 2012, 3 (02) :61-66
[8]   从国际公共产品到区域性公共产品——区域合作理论的新增长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143-152+158
[9]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解析区域合作的另一个理论视点 [J].
樊勇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1) :7-13+4
[10]  
世界和中国[M]. 新世界出版社 , 王缉思,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