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探析

被引:8
作者
刘瑞
金新
机构
[1] 吉林大学国际政治系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非传统安全; 安全治理;
D O I
10.13848/j.cnki.dnynybjb.2013.02.014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D73 [];
学科分类号
1402 ; 0302 ;
摘要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非传统安全治理逐渐形成。目前,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主体实现多元化,治理范围不断扩展,治理机制框架基本完善,治理成就显著。但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如:各国对中国存有戒心,政治经济差异和安全治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未来的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在加强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合作与完善沟通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109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J].
刘昌明 ;
段艳文 .
东南亚纵横, 2011, (09) :53-58
[2]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评析 [J].
罗圣荣 .
亚非纵横, 2011, (03) :54-58+60
[3]   东南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J].
王光厚 .
外国问题研究, 2011, (01) :35-41
[4]   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的法律制度评论 [J].
边永民 .
政法论坛, 2010, 28 (04) :147-153
[5]   安全治理: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新范式 [J].
崔顺姬 ;
余潇枫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84-96+156
[7]   中国参与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合作 [J].
李霞 .
东南亚纵横, 2008, (06) :29-32
[8]  
权力与相互依赖[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罗伯特·基欧汉(RobertO.Keohane), 2002
[9]  
国际关系伦理学[M]. 长征出版社 , 余潇枫著, 2002
[10]  
Transboundary River Cooperation and the Regional Public Good: The Case of the Mekong River[J] . Hensengerth,Oliver.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