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符号感”与其它——《课程标准》大家谈

被引:56
作者
郑毓信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课程标准; 数感; 符号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数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应加强科学性和严谨性.应对“(数、符号)感”、“观念”、“能力”、“意识”等词的涵义和用法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数感”的提法有一定合理性;“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则要比“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这一提法更为恰当.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J].
王尚志 ;
孔启平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43-45
[2]   统计观念的发展和培养 [J].
张丹 ;
吕建生 ;
张春莉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61-63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J].
史炳星 ;
马云鹏 ;
唐复苏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57-60
[4]   关于推理能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J].
刘晓玫 ;
杨裕前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54-56
[5]   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 [J].
马云鹏 ;
史炳星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46-49
[6]   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 [J].
孙晓天 ;
孔凡哲 ;
刘晓玫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2)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