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形成机制与模式:以白云凹陷荔湾3-1地区珠江组为例

被引:20
作者
李胜利 [1 ]
于兴河 [1 ]
刘玉梅 [2 ]
朱国金 [3 ]
胡光义 [3 ]
高博宇 [3 ]
程岳宏 [3 ]
晋剑利 [2 ]
李顺利 [1 ]
杨宝泉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 深水扇形成机制; 沉积模式; 重力流水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深水扇储层的沉积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地区珠江组深水扇的沉积特征,明确了研究区具备深水扇形成的有利条件,受白云凹陷总体构造沉积背景影响,形成了富砂型的深水扇。本区深水扇是多种流体动力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碎屑流、浊流及底流相互作用与复合,形成了平面上具水道复合朵体的分布特征。在建立深水扇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水道加朵体型深水扇沉积微相划分方案,研究区储层以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及滑塌朵体为主;而水道逐渐由相对近源的宽浅下切型变为远离物源的窄深型,其深度与天然堤宽度呈正比。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荔湾3-1井区珠江组深水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及应用 [J].
王昌勇 ;
杨宝泉 ;
高博禹 ;
胡晓庆 ;
朱国金 ;
郑荣才 .
沉积学报, 2011, 29 (06) :1122-1129
[2]   珠江口盆地荔湾3-1气田珠江组深水扇沉积相分析 [J].
李云 ;
郑荣才 ;
朱国金 ;
高博禹 ;
胡晓庆 .
沉积学报, 2011, 29 (04) :665-676
[3]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思考 [J].
于兴河 ;
李胜利 .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880-895
[4]   荔湾3-1含气构造评价井喜获成功 [J].
李晓兰 .
海洋石油, 2009, 29 (01) :78-78
[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深水扇砂体分布预测 [J].
郑晓东 ;
朱明 ;
何敏 ;
李宏伟 ;
连世勇 ;
张昕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5) :529-533
[6]   三级“源-渠-汇”耦合研究珠江深水扇系统 [J].
庞雄 ;
彭大钧 ;
陈长民 ;
朱明 ;
何敏 ;
申俊 ;
柳保军 .
地质学报, 2007, (06) :857-864
[7]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J].
柳保军 ;
申俊 ;
庞雄 ;
何敏 ;
连世勇 ;
屈亮 .
石油学报, 2007, (02) :49-56+61
[8]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J].
庞雄 ;
陈长民 ;
施和生 ;
舒誉 ;
邵磊 ;
何敏 ;
申俊 .
地学前缘, 2005, (03) :167-177
[9]  
Deep-water massive sands: nature, origin and hydrocarbon implications[J] . Dorrik A.V Stow,Melissa Johansso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