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与热点问题思考

被引:67
作者
于兴河
李胜利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 地球物理方法、多参数沉积相编图; 深水沉积储层; 地震沉积学;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9.05.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世界各大产油国(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成熟度的日益增高,储层地质问题业已上升为制约石油工业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为了提高油气田勘探成功率与开发采收率,进一步实现"增储上产"之目的,全面开展储层多参数的空间展布的准确预测和表征方法技术研究已成为当前油气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它们均离不开储层沉积学这一根本基础。储层沉积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在总结阐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阶段地从这一学科的形成背景、石油工业的需求、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专业化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当前碎屑岩系储层沉积学所涉及的热点领域,如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研究方法、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多参数沉积相图的编制方法、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深水沉积储层的成因、地震沉积学的形成与应用、陆相盆地沉积充填模式以及储层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与讨论,并就我国如何深化这一学科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应注意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80 / 89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J].
李祥辉 ;
王成善 ;
金玮 ;
冉波 .
沉积学报, 2009, 27 (01) :77-86
[2]  
地下古河道储层构型的层次建模研究[J]. 吴胜和,岳大力,刘建民,束青林,范峥,李宇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S1)
[3]   油气储层表征与随机建模的发展历程及展望 [J].
于兴河 .
地学前缘, 2008, (01) :1-15
[4]   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 [J].
董春梅 ;
张宪国 ;
林承焰 .
沉积学报, 2006, (05) :698-704
[5]   当代沉积学研究进展、前瞻与思考 [J].
刘宝珺 ;
韩作振 ;
杨仁超 .
特种油气藏, 2006, (05) :1-3+9+103
[6]   含油气盆地成岩作用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前沿 [J].
李忠 ;
陈景山 ;
关平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13-2122
[7]   油气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的约束方法 [J].
于兴河 ;
陈建阳 ;
张志杰 ;
李胜利 ;
侯国伟 .
地学前缘, 2005, (03) :237-244
[8]   中国沉积学的今后发展:若干思考与建议 [J].
孙枢 .
地学前缘, 2005, (02) :3-10
[9]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J].
邓宏文 ;
王红亮 ;
阎伟鹏 ;
苏宗富 ;
谢晓军 ;
宋国齐 ;
林会喜 .
沉积学报, 2004, (03) :373-379
[10]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J].
张昌民 ;
张尚锋 ;
李少华 ;
淡卫东 ;
侯路 .
沉积学报, 2004, (02) :183-192